中国甘肃网12月12日,嘉峪关日报报道:“审查过程全过程电子化、公开、透明、作为投标者安心、满意”。 11月14日,市新宇建筑安装公司副社长徐艳洁在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完成了相关业务,对中心的全过程电子化服务表示满意。
招标过程中腐败和暗箱操作最容易发生,领导干部、管理机构、审查专家等因干预容易导致工程腐败、职务腐败,丧失了招标市场的信誉。 为了解决这个难题,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连续两年投资近700万元,建设嘉峪关市公共资源交易网,通过信息化建设实现“无项目平台外交易,在信息平台上公开”,打开了“网络+招标投标”的新时代。
市公共资源交易网包括公共资源交易电子信息平台、公共资源交易大数据平台、阳光招标采购平台。 电子信息平台为全行业、全业务段提供在线业务处理的大数据平台收集了各业务系统的全部数据,在为数据报告、智能监督管理、多系统协作事务提供数据支持的同时,还可以访问甘肃省公共资源交易大数据平台, 形成公共资源交易网络的日光招标采购平台,为国家规模标准以下项目落地提供了在线快速交易平台。
通过电子化,公共资源交易暴露在阳光下。 从项目进入招标到发布中标通知书,全过程在网上进行查询。 项目进入交易网,系统自动抽取评价专家。 专家库由河西五市和甘肃省库的2万多名专家组成,与2年前仅由嘉峪关当地专家组成的专家库相比,避免了“专家认识多”的状况。 审查专家入场后,管理系统启动,人证验证中网关、身份证网关、电子工签等设备跟踪了专家的全面位置。 审查室、证人室以大数据连接审查室,以变声系统、高拍子计、传真等先进设备,实现了审查专家和审查员(行业主管部门、投标人)、投标企业、中介机构的“三隔离”。 最透明的是交易证人系统能够自动收集服务系统各阶段的业务处理数据,记录审查现场的语音视频文件,记录专家在审查区域的活动行为,最终生成交易项目的证词文件,留下痕迹进行跟踪。
我市还在全省采用可操作的系列制度,包括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中介服务代理机构的管理方法和入场服务错误行为公示方法、审查(审查)专家提取方法和专家行为评价方法等,以制度保证交易活动的规范、效率。
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副主任马壮介绍说,“交易全面电子化,不仅实现了“一网购”的制服改革目标,还把公共资源交易放在阳光下,迎合大众的关注,开辟了“网络+招标”的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