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_北京建筑大学穆钧团队获2019年度世界人居奖

“穆先生,欢迎回来! 」在自家的新房前耕作的阿姨抬起头,挥动满是泥土的双手,操着亲切的四川话,兴奋地冲锋老师叫道。 那一瞬间,穆钧实际感受到了“喜悦和满足是什么”。 15年来,各地贫困乡村足迹遍布,深入调查和驻扎的村庄达300多个,穆罕默德队默默支付扶贫工作,培育了17个省和地区近200个示范农场和乡村公共建设落地,开辟了全国村民工程师400多名技术丰富的道路。

前几天,2019年度世界人居奖获奖者名单公布,北京建筑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穆钧队完成的《现代生土营建研究与推进》系列成果,荣获本年度世界人居奖铜奖。 博士以来,穆钧开始投入乡村建设和生土建筑领域的教育、研究和实践。 2016年,他被北京建筑大学引进,现任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未来城市设计高精尖创新中心“现代土营建研究小组”负责人。

穆钧进入北京建筑大学近四年来,学校为此组成了研究小组,成立了现代生土建设科研设计中心。 穆钧依托学校和北京的未来城市设计高新技术创新中心平台,通过专题展览、国际论坛、行业培训、暑期工作营、专业考试和示范等系列多元化科研和学术交流活动,不仅有效地颠复了村民和基层政府对生土建设的传统认识错误

图了解四川省震后重建鞍桥村的村子情况。 北京建筑大学

据记者透露,从2011年开始穆钧率队以甘肃会宁为基地,继续进行生土营造技术和示范推广研究,他们应用中国分布最广的传统夯实建筑技术,首次将现代生土材料优化理论引入我国乡村建设,通过大量田野调查和本土化系统研究试验, 有效克服了传统夯土抗震耐久性固有缺陷,开发了适合我国农村地区的现代土屋建设技术、设计方法及相应的施工机械系统。

在此基础上,团队指导和培训完善的农村工匠带领当地村民组织模式,与地方政府密切合作,完成了甘肃、湖北、河北、新疆、江西、广东、福建等生土建设传统17个省约200栋示范农房和乡村公共建设的设计与建设,显着的生态性价比和良好的地区 小组培训村民工匠400馀名,为来自全国的5000多名基础技术和管理者提供宣传培训,来自大陆、香港和海外的500多名大学生志愿者参加了小组开展的一系列研究和扶贫建设。

图为马尾村民活动中心。 北京建筑大学

世界人居奖成立于1985年,由世界人居基金会和联合国人居署共同主办,是教育部建筑学学科评价指标体系认定国际奖的最高级奖项。 该队是继吴良龙院士和刘加平院士之后再次获得世界人居奖的中国专业队伍。

大家都在看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