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_前沿丨山东在全省启动“亩产效益”评价改革 , “优等生”资源要素优惠优先供给

日前,省政府发布了开展“亩产效益”评价改革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山东省以县(市、区)为主,全省启动了“亩产效益”评价改革,加快了建立重视质量和效益的工业企业分类综合评价机制。

根据“意见”,我省对规模以上和规模以下的工业企业分别进行综合评价,按得分高低对企业进行分类。 其中,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电力、热、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企业除外)的评价,以单位用地税、单位能源消费销售、单位污染物排放销售、研发经费投入强度、全员劳动生产率5项指标为主的规模以下工业企业以单位用地税收为主要指标。 在此基础上,各县(市、区)可以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在社会贡献、技术革新、行业排名、节能减排、安全生产等方面增设指标。 同时,可以对创业期企业、企业重大项目建设期等情况作出特别规定。

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企业分为a级、b级、c级、d级四类,实施差异化价格、用地、能源与排放、能力利用、信用政策,推动资源要素向高产区、高端产业、优质企业的集聚。

介绍说,企业分类综合评价、资源要素差异化配置主要是倒置现有企业,加快变革升级。 是保障新企业和现有企业投资的新项目,“意见”是我省通过建立新项目评价标准,推进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推进“标准地”改革,促进资源要素市场化交易,规范和改进行政监督行为等措施,进一步深化改革成果,优化发展环境

省工信厅负责人开展“亩产利润”资源市场化配置改革,建立企业分类综合评价机制,实施资源要素差异化配置政策,有效结合政府“有形之手”与市场“无形之手”,形成更有序的市场竞争机制,根本扭转当前工业发展中存在的资源要素失配问题。

按照“边试边推”的思路,2019年我省将完成18个县(市、区)和产业园区的评价改革试点,到2021年底,几乎完成所有县(市、区)的评价改革。

大家都在看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