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气温越来越低,心肌梗死的患病率也在增加,最近一周,我院连续收治了15名突发性心肌梗死患者。 这些患者年龄在50岁以上,发病除与基础病有关外,与最近早晚温差较大有关。
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吸烟、肥胖是预防心肌梗死的可能危险因素。 性别、年龄和家庭遗传是不可控制的因素。 熬夜、压力大是心源性猝死的主要诱因。 长时间熬夜导致人体电解质紊乱,诱发心源性猝死。 在国外,每天花2小时盯着电视和电脑画面的人,心脏病的致死率是普通人的两倍。
猝死前患者多有一定前兆,有人感到心前区一时疼痛,也有人伴发汗,出现3至5分钟的气闷。 最常见的征兆是全身无力、头晕、胸部压迫感,需要警惕。
近年来,急性心肌梗死的死亡率总体上升,发病120分钟以内为心肌梗死的黄金急救时间,发病60分钟以内血管开通。 在有效时间内接受治疗,不能忽视心肌梗死前的线迹。 实际上,心肌梗塞的患者在发病前曾有过心绞痛的症状,当时并不在意,所以没有马上去医院就诊,最后得了心肌梗塞。 特别是50岁以上有高血压、吸烟经历的男性朋友,应该特别注意来访。 胸痛、胸闷,尤其是疲劳、运动后加重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崔玉艳程守勤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