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合点讯于12月13日在旧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者纪念馆举行了“2019年新藏品捐赠仪式”,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中国代表团辅佐官乔舒安使用的打字机等藏品进入了该馆。
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中国代表团的首任秘书、助理检察官乔寿一、美籍中国人吕照宁、青森县云祥寺住持户彰晃、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原所长、研究员王卫星等人被邀请参加捐赠仪式。
仪式上,乔寿一先生捐赠了父亲乔先生使用的打字机和相关证明书。 在1946年的东京审判中,为了证实南京大屠杀,调查了数以万计的诉讼资料,现场调查了约20名受灾者,将10多名证人带到了法庭。 企划找到日本的战犯,制作伪满洲国的犯罪证,劝说溥仪出庭,让国际检察组作为检察官出庭起诉。 最终将发生南京大屠杀事件的松井石根、发生柳条湖事件的板垣征四郎、土肥原贤二等日军侵略战争的元凶送到了历史的绞刑台。
吕照宁作为在美国的南京人,自2004年起十多年来,纪念馆一直帮助美国搜索南京大屠杀等相关主题的文物史料。 这次是第15次来馆捐献史料,这次带来的收藏品有30多件,其中包括很多原创的报纸、杂志、书籍等。 其中,1937年12月10日美国发行的《纽约国际报》中,刊登了日军攻击南京光华门的报道。 1937年12月11日美国发行的《旧金山新闻》报道了日本对南京发生了总攻击。
一家彰晃是青森县云祥寺住持,这次捐赠的收藏品是旧日本军队的“完胜”避孕套。 据一位户彰晃说,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军为了维持战斗力,允许对牺牲国的女性施加性暴力,设置了多个慰安所用于军队。 为了防止士兵感染性病,以军事必需品的名义向士兵分发了避孕套。 这次的“完胜”避孕套是和“冲锋一号”相同类型的军需品,生存很少。
陈金纯是南京市书协副主席,他作为南京市民,以诗经体的形式创作了由这两行四言诗组成的《南京大屠杀牺牲同胞文》的八米长卷,以颜吕公《祭侄稿》的笔法创作,书法创作半个月完成,在篆书问题上写标题和小楷书写全文结尾。 文字创作陈金纯花了近五年时间,很容易写稿子。 作品中写道:“我的书楚系,移居金陵,按照祭祀的排列,填补悲愤,抚摸现在的回忆,在肠上刻骨,布满注意,认为书是祭祀”。 在祭文的最后,他说:“今天的公祭,不是为了仇恨,而是为了殷忧启圣,加强了我的防卫。 民实物与协和万邦、止戈息战、福利永享。 仰望灵,格是味道,是永矢法谘询、伏维尚筵”。 这部作品把南京大屠杀的历史和近代人类战争灾害联系起来表现,感情丰富,文思洋溢,视野开阔,义正辞严,文章流畅,书法表现用笔,气韵生动,郁勃雄壮,具有很高的文学艺术和展示价值。
青森县云祥寺住持户彰晃捐赠的东西
江苏省社科院历史研究所原所长、研究员王卫星对部分收藏品进行了审查,这些收藏品和历史文献承载着中国人民的创伤记忆。 许多文献资料记录了当时日本对中国的侵略和殖民统治情况,具有重要的文献史料价值和展示价值。
张建军馆长在仪式上介绍说今年纪念馆收到了1170件捐赠和募集品。 包括辅佐检察官乔舒安的打字机、美国纽约南京大屠杀纪念同胞联合会邵子平等保存的37分钟的马吉影像、诺兰文件的复印件、南京防卫战的遗物、上海乃家慰安所的建筑构件、歌剧《拉贝日记》的舞台“记忆深处”的演出资料、芝加哥论坛报”等海外出版资料的史料。 张馆长表示,纪念馆将继续募集文物资料,也希望社会各界继续关注和支持。
交叉记者拂去岩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