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0日,公布了调整后的津桥大街。 张文魁摄
最近,沈阳市和平区等10个地区进行了一部分城镇的行政区划的调整。 这次行政区划调整的背景、相关区域、调整后对学区划分的影响等,都是人们非常关注的话题。
12月11日上午,沈阳日报和沈阳市政务公开共同开设的民生联络栏邀请沈阳市民政局职员到沈阳日报社新媒体的直播期间,详细解答了相关问题。
本届嘉宾
沈阳市民政局区划地名处一级主任科学员刘志明
在和平区等10个地区进行街道行政区划的调整
根据省委会议精神,为了解决城市建设规模的不平衡问题,沈阳市调整了全市部分城市的行政区划,整合了拆迁区域面积小、人口少的城市,进一步优化了城市区划和机构资源配置,提高了城市化质量和水平,建立了简单有效的城市管理体制。 本次街道行政区划的调整,沈阳市共减少了33个街道的建设,以全市的10个区(市)的87个街道为对象,进行了2010年以来沈阳市最广范围的行政区划的调整。
本次调整综合考虑了区域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产业发展规划、区域历史和民族文化、街道布局结构、管辖人口密度等因素,基于区域联系、制度村(社区)调整的思路,采用小、大、弱、强、分组等方法进行整合,影响学区划分 旨在以有利于城镇和社区管理的连续性为前提,实现管辖区的完整性、平民工作便利性和管理服务便利性。
城镇行政区划调整带来了四大好处
1 .产业融合
这次区划调整有利于很多地区的产业融合。 如洪区大兴街产业基础和功能定位重点发展商贸物流业,马三大街产业基础和功能定位重点发展物流产业,两大街产业基础和功能定位相关的洪街和沙岭街产业基础和功能为重点发展设备制造业。 大兴街马三家街,洪街沙岭街,街道资源配置更加集约高效,有利于保持产业规划发展空间整体性,有利于扩大永安经济开发区,加强区域综合承载力和辐射带动力。
2 .文化相通
和平区八经街辖区是奉天商港地的核心地区,靠近南市场历史文化源流,八经街与南市场街合并后,民国文化特色更突出,有利于保护和开发该地区的文化资源,有利于营造商口地文化品牌,有利于建设饮食、休闲、旅游等特色服务业状态
3 .易于管理
沈北新区马刚街连接清泉街后腰堡、拥屯、湾道、依路4个村落地区,某地区森林植被复盖率高,森林防火工作是该地区内的重点工作之一,此次区划调整将清泉街4个村落编入马刚街,有利于系统的防火体系建设。
4 .服务方便
服务老百姓是行政区划调整的基本原则之一,通过调整行政区划优化各地区的空间布局,分割人口多、面积大的街道,统一人口少、面积小的街道,平衡各街道的规模,适应人口数量、地区面积和街道设置,实现更好的细化管理,服务老百姓的生产生活。
町名的取舍注重历史的传承
这次行政区划的调整,总体上以当地的历史地名、文化传承、平民的接受为原则,取舍废除街道的名称。 另外,真正具有历史意义的地名,即使不作为町名使用,其地名也不会消失,在街、道、巷、社区(村)等其他领域使用,继续传承下去。 个别街道的名称调整如下:
●洪区的于洪街(沙岭、迎宾路街)、沈北新区的沈北街(新城子街),调整为与地区的主地名重合。
●将沈河区新北站街改名为北站街。 原名称是从管辖区内的沈阳北站开始命名的,于1996年设立。 随着时代的发展,“新”字与实际不同。 为了配合这次区划的调整,进一步规范政区名称,应地名命名要求,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将新北站大街改名为北站大街,其姓名提名性明确,知名度高,被管辖区居民广泛认可。
街道办事处驻地的选址更合理
市政府驻地的转移是行政区划变更事项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此次市政区划调整中,基于有利于行政管理、方便老百姓工作的原则,设立了市政府停止整备的事务所驻地,转移了一部分市政府驻地。 撤去的街道办事处尽量从原来的住所中选择与搬迁有关的6条街道:铁西区大青中朝友谊、翟家、昆明湖3条街道、大东区万泉街道、沈北新区道义街道、新民市新柳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