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前海深港青年梦厂
新华社记者毛思倩摄影
最近在北京召开的广东港澳大湾区建设指导小组会议,发表了3种共16项惠香港新措施。 香港各界认为这一反响热烈,新措施涉及面广,得益于香港不同行业和群体,帮助香港人更好地融入广东港澳大湾区,乘国家发展快车。
中央港口力量不减
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11月6日晚表示,中央此次新出台的政策措施有助于加强和提高香港金融、医疗和专业服务的传统优势和创新以及科技等新经济增长点。 特区政府将切实与有关中央委员会和广东省政府跟进。
林郑月娥表示,香港居民便利在大湾地区内地城市购房,支持香港居民便利在内地使用移动电子付款,大湾地区香港居民开设内地个人银行结算账户,探索建立跨境理财通制度等内容是香港市民的优越政策措施 支撑专业界的措施涉及律师、建筑业以及保险业、创新以及科技产业等。
香港内地经贸协会会长黄炳逢表示,新措施全力支持香港人参与广东港澳大湾区的建设。 在香港的这个困难时期,他谈到“新的措施让香港人看到更多发展的希望,提高士气。”
“中央对港政策没有改变,香港的照顾依然增多。 特区立法院批发和零售业议员邵家辉表示,新措施将为发展成大湾区的香港人提供多方面的支持,支持香港人融入当地发展,鼓励香港人定居大湾区,消除他们的忧虑,香港人必须牢牢把握大湾区的机遇
融入海湾更方便
“普通香港市民最关心的是在大湾区购房。 港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深圳前海管理局香港事务首席联络官洪为民表示,放宽香港人在内地的职业生涯要求,在大湾区9个城市购买住宅的新措施意义重大。 “我相信给香港人的感受是非常直观的。”
职业门槛下降,提高香港人在大湾区创业的意愿。 黄炳逢表明,周边的很多香港人已经去大湾区的职业生涯创业的想法。 他说:“这有助于很多香港人迈出第一步,在大湾区寻找发展机会。”
“在内地创业的香港青年也打算在内地工作。 结果,现在我每次在内地工作都住在酒店。 成本相当高”在广州市南沙区成立多媒体公司的香港青年麦成灏说。
香港居民在内地支持便利使用手机电子支付的措施,对香港人来说也是深刻的印象。 香港市民程先生认为会给香港市民带来很多便利。 “并非每个香港人都有内地银行帐户,只要两地区的电子支付通过,就没有必要为现金交换问题而烦恼。”
香港经贸商会会长李秀恒表示,购房、电子支付、儿童教育等方面的措施很好地回应了香港很多人的传统诉求,他们直接便利了大湾区的发展。 对于一直在大湾区寻找机会的专家来说,现在的措施带来了更有魅力的政策环境。
金融相通的上层
香港金融界认为,此次新举措涉及两地区金融合作的内容,有助于香港加强离岸人民币枢纽和资金进入大陆的中介作用,进一步提高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
中银香港副总裁龚杨恩慈表示,在措施中的探索是继上海港通、深港通、债券通之后金融市场相互连接方面的重要创新。 中银香港将为迎接跨境理财通作全面准备。
特区立法金融界议员陈振英表示,跨境理财通反映两个金融市场互联机制进一步前进,缓解跨境开户给大湾区香港人带来了许多选择和便利。 在互联机制下,内地金融市场也可以获利,促进金融市场的成熟发展。
香港金管局总裁馀伟文表示,建立双向理财通制度,可以为两地金融行业拓展更广阔的市场,为两地居民提供更多资产管理产品选择,进一步促进人民币跨境流动和使用,使香港成为离岸人民币中枢和资金进入大陆的中介。
惠港措施涉及法律、医疗、建筑、保险等专业领域,同样产生深刻影响。 全国政协委员、香港律师会前会长苏绍聪就香港律师可以取得大湾区九市执行资格的措施,说明解决了香港律师成为内地律师的途径问题。 “香港法律人才来大陆,有助于处理大陆涉外事件”。 苏绍聪表示,将来香港学生将有机会更多认识和学习大陆法律,“更多了解国情,了解《一国两制》的明确定义,深入融入祖国发展大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