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_西藏最大规模杏鲍菇栽培园区投产 年产3000吨

我区最大规模的杏鲍菇栽培园区已经生产,该园区集菌棒制作、食用菌生产、培育和产品加工、废菌材料饲料加工、职业技能培训和生态旅游休闲体验融为一体,立足于资源地理优势,牢牢抓住扶贫主题,具有“一园两区”的功能(高原特色食用菌

记者从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拉萨综合实验所(区农科学院蔬菜所栽培研究食用菌课题组)获悉,我国区最大规模的杏鲍菇栽培园区已投产。

该园区位于日喀则市谢通门县达纳答乡如贵村,2017年开始建设,总投资额为1.5亿元。 目前正在基本建设和生产。 该项目的负责人介绍说:“现在生产杏仁蘑菇菌棒80万棒,杏仁蘑菇产品60吨,销售到拉萨、日喀则市场。”

该园区已实现工厂化栽培,除杏鲍菇外,香菇、香菇、香菇、银耳等各种香菇具有生长周期短、产量高、耐保存、口感好等优点,深受广大栽培者和消费者喜爱。

园区大力开发各类优良菌种,保证专业实验室按时、按数量顺利生产各类菌种。 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系统拉萨综合实验站站长谢荣表示,实验室主要攻击方向是开发优质银耳、香菇,开展各香菇类香菇实验,引领先进技术,为生产科研提供技术保障和数字支持。 他还表示:“现阶段将对西藏蘑菇的研究培育进行深入研究,争取尽快投入生产”。

市场调查数据显示,我区市场每天可消耗各类细菌25—30吨。 “我们基地目前每年生产食用菌3000吨,可以说大幅度缓和了市场需求。” 谢通门县珠峰乍一看喜生物科学技术示范园区总经理张掖介绍。

据记者介绍,在该园区生产的菌类,由公司连接拉萨、日喀则的批发市场,建立了销售渠道。 主要以交货形式销售给前期对接的各批发商,下一步交货给各大超市。

“今后也要扩大市场的渠道,连接更多的市、县的大批发商、超市等。 提高产品知名度,获得更多消费者认可,推出香菇、香菇、香菇、银耳、西藏香菇等产品,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张璐介绍。

同时,该园区将推出各种香菇及其深加工产品。 公司与批发商、超市等签订长期服务合同。 与内地供应商相比,这种方式具有运费低、新鲜等优点,质量低很受消费者欢迎。

不要忘记,小区在立足于地理优势的同时,还牢牢控制着扶贫的主题。 据记者介绍,目前在园区就职的当地农民大众共90人,其中立卡贫困家庭40人,人均年收入4.2万元,最低月收入3500元的当地大学生20人,人均年增收6万元。 到现在为止,县内参加食用菌栽培的家庭达到368户,其中立卡贫困家庭达到278户,预计一年可以实现1000元左右的增收。 每年年底分红。

谢荣介绍说:“园区还将以成本为食用菌栽培相关各合作社和农户提供菌棒,喷出香菇后,以1斤3元的价格回收香菇,通过公司现在开通的渠道、市场统一销售,推进增收。” 园区技能培训中心旨在面向社会开放服务,充分应对市场,提高培训实效,使技能培训成为增加农民大众外出劳动者收入的有效途径。

大家都在看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