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场革命促进了瑞典社会生育文化的转变。 超级保姆自信坦率的姿态成为瑞典特有的文化景观。 这是现代新型父亲的象征,也是瑞典主流意识形态和大众文化中男女平等的象征。
瑞典父亲认真地接受了孩子的衣食住行。
■胡玉坤
瑞典是发达国家男女就业率高、出生率也高的例子。 这一切应由政府一贯促进性别平等的各种干预努力。 其中最值得称赞的是瑞典正在推进父母育儿假和父亲产假的创新措施。
20世纪70年代中期,瑞典政府通过制定法律,取代了母亲独自休息的产假。 根据45年前通过的这条法律,父母可以共享180天的休假。 尽管这是性中立的家庭政策,但当时是开拓者的大胆行动。 40多年后的今天,瑞典的父亲合法获得了3个月的带薪休假,到处都能看到在公共场合边喝咖啡边看护婴幼儿的“拉特爸爸”。
陪伴产假的边缘和变化
1986年,瑞典进一步制定了法律,使父母可以共享9个月的带薪休假。 但是,由于父权习惯的根深蒂固,女性照顾孩子依然是隐形社会的常态。 为了解决奶奶们休息的问题,1990年代瑞典政府迈出了更加坚实的一步。 1995年1月1日生效的《育儿假法》为父亲们制定了带薪产假。 这项法律现在可以说是瑞典育儿政策的原型。
自1995年第一个“父亲节”公布后,2002年瑞典规定了第二个“父亲节”,假期翻了一番。 育儿假的法定期间也从12个月增加到了13个月。 2008年,瑞典还设立了特别奖金,以父亲的名义休息的天数越多,津贴也越多。 夫妻各休息一半,也就是说各休息240天的话,报酬是最高的。 从2016年1月1日起,父亲的育儿假再次被延长,增加到了3个月。 陪伴产假的“三连增”真有效果。 现在九成的保姆请带薪假。 但是平均来说,他们只休息了3~4个月,占育儿假总时间的四分之一左右。
作为一个高福利国家,瑞典生育待遇的优惠受到全球赞扬。 瑞典以家庭友好政策着称。 每个孩子出生后,国家慷慨地给新生儿父母16个月( 480天)的带薪休假。 其中390天的父母可获得正常报酬的约80%,其馀90天为每天20欧元的固定汇率。 在480天里,父母各有90天的假期,不使用就作废。 换句话说,母亲最多只能休390天的假。 因此,国家介入的意图鼓励男性和妻子更平等地分享假期。
观念变迁下的福利溢出
由于社会上两性角色刻板印象已成为实现男女平等的主要障碍,政府在各种媒体中一贯增强势头,直接抵制性别不平等背后的结构根源。 通过多项宣传和教育活动,潜在地改变人们对父母和性别平等的观念。 例如,在大众传媒中,受欢迎的男人或明星“强悍的男人”大多被塑造为有能力的照顾孩子的人。 由于政府的积极参与,父母的育儿休假制度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成熟,越来越受到父母的欢迎。 经过几十年的实践洗礼,这个文化深深扎根了。
所有这些都有助于父母,尤其是母亲找到工作。 家庭平衡,育儿压力和负担减少。
研究表明,父亲休假越多,女性回到职场的时间就越短。 现在,约十分之九的母亲回到工作岗位。 瑞典是世界上女性就业率最高的发达国家之一,达到78.3%,居欧盟首位。 这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职业中断带来的负面结果。 有更多选择的母亲也会给家庭带来更多福利。 父亲分担了传统上基本上被母亲抛弃的无报酬育儿和家务劳动,再生产劳动的性别界限逐渐模糊起来。 陪伴孩子的男性有机会体会到父亲的酸甜苦辣、养育孩子的辛苦和麻烦,并且能够理解和理解自己的妻子和母亲。 父亲角色的这种变化被认为有助于提高婚姻满意度和家庭生活质量,降低离婚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