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发展_总编社长聚温州 共话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资料来源:重庆晚报

主编聚温普通话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长三角城市媒体主编看到温州介绍会在市人民大会堂举行

媒体主编一行参观了乐清铁皮石杯产业采访

1980年,浙江省温州人章华妹获得中国改革开放后的第一张个人工商业营业执照,成为第一个“个人家庭”。 2019年,温州市场主体总量突破百万。 作为中国民营经济的重要发源地,温州奇迹背后的成功经验是什么?面对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新机遇,长三角城市如何走上高速公路?

《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正式发布时,12月6日至7日,温州举行长三角城市媒体主编温州活动,包括长三角洲在内的20多位城市媒体主编、社长到温州参考温州雁浪山、国家大学科技园、全球商品贸易港等,详细了解温州新时代“两个健康”先行区的设立情况 在内地重庆,借鉴温州已经取得的经验,如何依靠山水资源打造强大的文旅和新兴商业品牌?

培育新兴产业“七步法”

数字经济产业明星企业之一的温州大卖客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特别受到关注。 该高新技术企业以粉丝社区运营和技术研发为中心,进入科技园3年,年销售额突破120亿美元,评价超过90亿美元,成为园区首家独角兽企业。 那位创始人是年轻人,生于1994年。 目前,青年创业者、高校技术团队和科技招商企业家共同组成了区域发展力军。

新兴产业是如何培育的? 有关负责人表示,他们有“七步法”。 瞄准产业领域,选择细分行业,建设专业园区,引进孵化企业,培养中坚企业,聚集专业人才,形成新兴产业雏形。 从某园区看科技创新地图,温州今年高起点推进环大罗山科技创新走廊建设,浙江大、国科大、华中科大等着名高校合作温州建设高能级创新平台,国家北斗产业基地、阿里巴巴等重大项目落户。

融入长三角“五篇文章”

12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 温州被列入27个中心区的城市之一。 温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长胡剑谨表示,温州以此为契机,加快进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高速公路,努力把温州建设成“三城市两枢纽”,即长三角南玄关区域中心城市、民营经济创新示范城市、上海高端资源溢出的重要接收城市、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长三角联动海西区的重要节点枢纽 着重写民营经济、大干交通、温州人经济、生态文明、文化融合五篇文章。

温商是温州最宝贵的资源和最显着的特点,在发展对外贸易、促进“一带一带”建设中发挥了独特的作用。 温州积极筹划建设世界华商综合试验区,吸引更多优质重大产业项目、总部经济,加快“两个市场、两个资源”在温州的融合,使温州成为华商优质因素汇聚的环流高地区、国际贸易中枢集散地、“一带”优质资源出口地和国际文化合作交流基地。

另外,温州加快了长三角美丽的后院建设,策划了长三角旅游点列“珠”链的精品旅游路线,致力于“诗画山水,温润之州”城市旅游品牌的打击。 5小时到达京津冀、珠三角、长江中游等城市群中心城市,2小时到达长三角和海西城市群中心城市上海、南京、厦门,1小时到达杭州、福州,随着“521”高速铁路时空圈建设的加快,长三角城市之间的交流越来越紧密。

创造新时代的“两个健康”

温州在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表明了加快长三角南门区中心城市建设,携手温台民营经济协同发展新高地,努力成为长三角经济新增长极,加快全国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建设长三角联动海西区桥头堡等“五大定位”。 民间经济是温州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的最大优势,去年8月温州成立了全国首个新时期“两个健康”先行区,提出了80个新政和146个具体措施,全国首个地方立法成立了“民间创业节”。 目前已有113起落地,一些独创性改革措施在全国全省复制推进,成立了全国第一个“民营企业节”,呼吁“民营经济看温州”。

今年以来,温州市发布了“宣传思想工作温州发展长三角一体化的十项措施”,开展主题新闻宣传,推进媒体互动,提高城市文化能源水平,理论学习高地,共建高端专业知识库,访问长三角文明城市,推进教育资源对接, 实行了推进文化资源共享、深化文化产业合作、推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十项措施。 目前,这十项措施相继落地。

重庆晚报-上游新闻记者王蓉照片报道

大家都在看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