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一卡一用、卡多码”,迎来“一码通域、服务共享”。 记者在前几天召开的长三角数字经济一体化开放应用场景峰会上,长三角多个重点城市成立了“一码通域”,居民知道将来能用二维码在交通、金融、旅游、医疗、文体等领域享受公共服务。
现在,移动互联和大数据已经广泛应用于很多领域,但是在各种二维码、实体卡、生物认证应用中,“一卡(代码)一用、卡多代码”的问题广泛存在,带来很多不便。
为此,长三角多个城市共同提出了“长三角应用场面开放合肥建议”,提出了“开放思维、互学互鉴”、“业务互联、数据互通”、“资源开放、优势互补”、“标准统一、协同管理”、“产业融合、共同发展”5项建议,以数字一体化创新引领区域一体化的高质量发展,创造了更加智慧更加美好的数字长三角。
长三角多个重点城市将建立“一号通域”,在“一号通域”实现“多号相互认识”乃至“一号扫描”,减少重复建设,消除信息孤岛。 深入挖掘区域优势数字资源价值,在数字经济、政务服务、智力生活等领域共享城市特色应用场景,加快区域政务、商务、服务、科学创新等一体化进程,推进现有各种公共服务体系互联,加快区域公共服务一体化。 目前,合肥市“一码通域”平台建成,社会部门电子社会保险卡二维码顺利访问,与图书馆系统、银联云闪等服务对接。 (记者徐海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