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市12月13日向北京市发布了加强“回天地区”基层社会管理的实施方案,提出了加强该地区基层社会管理的四个方面35项具体措施。
北京市委社会工委委员赵济贵表示,回天地区是典型的大型社区集聚地,历史原因导致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落后,基层社会管理矛盾突出,居民群众反应强烈。 本次实施方案明确了四个方面,35项具体措施。 其中,7项措施将于2020年6月底前完成,其馀28项措施将于今年年底前基本完成。
“回天地区”位于北京中心市区北侧,包括回龙观町、霍营街、东书口町、天通苑北街道和天通苑南街道,是连接中关村科学城、未来科学城和怀柔科学城的重要中枢区域。 但是,作为北京城市化过程中形成的大型居住区,近年来“回天地区”交通拥堵、公共服务不足等问题越来越严重。
据北京市发改委副主任李素芳介绍,2018年8月,北京市发布了“回龙观天通苑地区优化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三年行动计划( 2018—2020年)”,确定了108个建设项目。 迄今为止,已有102项入场开工或具备施工条件,其中40项已经完成。 经过一年多的“回天”工作实践,“回天地区”在交通管理、提高公共服务、完善市政设施等方面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但该地区工作不均衡、设施不足、社会管理基础薄弱等问题仍然十分突出。 下一步将继续深化“回天有我”大型居住区管理机制,根据12345市民服务热线、回天社区网络和媒体舆论的反映,加强“自愿报告”和“必要到达”,集中于大众高频诉求,确保引起老百姓不满的重点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