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题:獐子岛理事长出现了! 关于扇贝的死亡、财政补贴、过剩养殖等,他这样回答
吴厚刚在采访中承认獐子岛附近海域存在过剩的养殖问题,同时,从捞取的扇贝的成长状况来看,也说没有相关海域的底质和生态被破坏的问题。
11月11日扇贝大规模死亡以来,獐子岛( 002069.SZ )成立61年以来,经历了第三次信赖危机。
最近,獐子岛理事长吴厚刚在接口新闻上接受了视频采访,解决了市场关注的扇贝死亡、财政补贴、资产出售、过剩养殖等热点问题。
吴厚刚在市场上对獐子岛持续质疑态度,主要有客观两个原因,主观上公司规模发展过快,经验积累不足,与市场和社会不充分交流,客观上海洋知识普及不足。
对于很多政府补助金,吴厚刚回答说公司的政府补助金是先投入的奖励性、基础研究开发性补助金,没有为了增加利益而获得政府补助金。 在出售资产问题上,吴厚刚表示,在经济环境不好、特别困难的情况下,调整经营和发展战略,按市场规律妥善处置资产是正常的经营行为。
吴厚刚在采访中承认獐子岛附近海域存在过剩的养殖问题,同时,从捞取的扇贝的成长状况来看,也说没有相关海域的底质和生态被破坏的问题。
以下是采访的内容
记者:从外面对獐子岛质疑的声音一直很多。 你觉得原因是什么
吴厚刚:獐子岛今年成立61年,我在这家公司也工作了将近40年。 我所经历的獐子岛信任危机,主要是这三件事。 海洋牧场扇贝以大规模、大比例死亡,形成巨额损失,财务损失带来信任危机,给公司品牌、品质、品格带来压力。
从两个维度来说,第一,主观上我认为我们有工作上的问题。
80年代初,獐子岛开始建设海洋牧场,这时国内没有标准,我们正在摸索。 2006年公司上市是因为我们建造了海洋牧场。 我们曾经是上海深两市的第一高价股票,也是海洋牧场和扇贝高收益的原因。
从2006年发售到2008年,以农业首个百元股的水平,我们开始大规模地申请海洋。 2011年,我们获得了300万亩,2000平方公里的海域,成为世界第一。 但是这么大,这么快,我们在海洋牧场建设中的探索节奏,出现了一些问题。
另一个是客观维度,关于海洋知识的普及。 最终,我们以海洋为题材的上市公司,揭示了海洋知识的普及、海洋风险性提示、海洋生物专业技术以及海洋风险性是海洋自然属性和生物资源属性,包括大生态资源属性的关系、专业机构、更多专家、责任和义务在内的这一问题。
我个人认为,我们的獐子岛在产品方面、金融合作方面、市场与客户之间都很信赖,公司内部与很多员工之间也很信赖。 唯一的方面是资本市场,这三次形成了许多不对称的信息,造成了许多误解,在资本市场平台上造成了信任的影响。
对于很多投资者,我们希望更多地了解公司的状况,与他们更加透明地交流,让他们更多地了解海洋牧场,了解扇贝,了解海洋产业的风险,了解海洋题材上市公司将来如何投资,如何管理风险,如何获益。
记者:你觉得最近这次的骚动,不仅是二级市场投资者,包括我们的獐子岛岛岛民,对集团的运营提出了疑问等,提出了很多疑问吗
吴厚刚:我们公司确实是我们獐子岛家乡生命的根源。 从1958年开始,这家公司也成立了。
公司自2006年上市以来,前一阶段一直平稳发展,每年有好收益,有好红利,大家都有好收益。 这几年遭遇灾害后,公司损失了很多钱,大家也没有分手。 因此,乡亲们的疑问,其实是为了公司而匆忙,期待着公司早日好转。 三次灾害后,我们也进行了反省,封闭海域,减少扇贝的增殖规模,封闭风险等调整。 这些动作的实施有助于公司下一步的稳定发展、安全发展、可持续发展。
记者:据说獐子岛因政府补助金扭亏为盈,你觉得怎么样?
吴厚刚:我也注意到关于这方面的讨论。 獐子岛一直是我国海洋产业的龙头企业和探险家,多方面也是示范基地、示范区。 因为是最前沿,所以探索需要研究。 事实上,我们这些产学研机构多年来在研究创新、研发方面投入了大量人力、物资。
近四年来( 2015年、2016年、2017年、2018年),我们几乎得到了1.3亿件以上的各种补助金。 领取补助金的项目中最多的是这些产学研机构和国家级省市级研究项目的立项资金,约有4000多万人。 这些部分是我们企业用的,更多的是国家需求、产业需求、地区城市发展需求。
第二部分比例较大的是海洋牧场示范区。 我们这次损失超过十亿,但我们获得的海洋牧场建设项目奖金补充资金,共计超过3000万。 对于我们海洋牧场的长期建设探索,应该说是这样的关系,投入的非常巨大,获得的报酬也有一定的金额。
第三,獐子岛代表国家海洋产业确立国际标准,参与合作。 例如獐子岛海洋牧场、虾夷扇贝在中国首次获得了MSC级品种和渔场。 渔场的标准建设、体系建设、生物多样性的管理需要投入。
另外,我们也是中国唯一能进入欧盟市场的双壳贝公司。 我们不断管理渔场,不断监视海洋环境,不断升级食品加工标准,投入包括装备改造在内的巨额资金,当然受到政府的鼓励。
最后一项实际上相对金额多的是转产转业。 国家鼓励限制性逮捕渔业生产,控制马力,在政策指导下,我们也处置了一些船只,压缩了规模,获得了政策补贴。
从这个结构来看,我们很少得到政府补助以增加利益,是我们先投入的奖励性补助金、基础研究开发性补助金。
记者:有人说獐子岛卖掉资产有利于财务吗?
吴厚刚:獐子岛真正通过出售资产能够增加利润是在2016年。 市场上也有疑问2016年为什么会获利。 我们不仅努力经营产品,还经营我们的投资。
实际上,作为企业,在经济环境良好的时候,有必要更加把握市场的机会。 在经济环境恶劣,特别是困难的时候,调整运营和发展战略,根据市场规律适当处置资产是正常的经营行为。
特别是在过去的5年中遭遇了3次灾害,调整战略,处置一部分资产,甚至有可能给我们带来利益。 我认为这不仅仅是情理上的事情,最重要的是战略上的决策性的东西。
记者:獐子岛附近海域有过度养殖的问题吗?
吴厚刚:这个问题应该存在。 我们2011年拥有的海域面积在300万亩以上,相当于2000平方公里以上。
2014年遭受灾害后,我们放弃了70万亩以上,决定成为240万亩以上的海洋。 养殖规模也从每年平均滚动的100万亩下降到了60万亩。 同时,实施了休耕的3+1模式。 2017年底和2018年初,在第二次灾害后,我们决定大规模放弃海域。 其实从今年年初开始,除了240万亩,还要放弃近120万亩,逐渐减少海域规模,主要减少扇贝的养殖量,缓解这样大地区养殖量的压力。
扇贝在长海县除了我们养,一些兄弟乡镇也是大规模养殖。 扇贝位于北黄海,应该说是我国近海非常重大的生物学实践。 但是,现在总量还在超过,需要大幅度减少。
这次灾害后,我们除了原计划的20万亩滚动外,还要再下降一半到10万亩滚动,将发展阶段从规模发展阶段转变为试制的探索阶段,全系统进行分析和研究,扇贝为什么总是大规模死亡。
记者:许多专家也有结果。 有滥捕滥杀的问题。 獐子岛上有乱捕吗? 某海域适合养殖扇贝吗?
吴厚刚:因为我们在做海洋牧场,獐子岛也做得很快,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特别是世界海洋委员会的MSC标准,所以不要担心滥捕。 獐子岛在资源养护方面、可持续发展方面都有经验,我们必须相信,这个问题不存在。 第二,獐子岛这个海洋基本条件应该适合海扇贝的养殖。
从此次抽提发现的扇贝生长状况和死亡状况来看,实际上2017年和2018年底播种的扇贝生长状况良好。 我认为没有因为那个势头破坏底质和基本的生态的问题。
但是,死亡的原因非常多,不仅仅是底质条件导致死亡。 有温度、病害,可能导致更多物理化学原因死亡。
前几天,我们也请专家来到现场,分析他们对我们死亡的真正原因,然后根据这些原因制定相应的措施、对策或策略,希望能够持续经营这片海洋。
另外,在查明原因之前,决定关闭海域开放风险,暂停扇贝规模的发展,使扇贝这一品种回到试制和探索的阶段。 理解后,建立适合我们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的新技术、新模式。
现在放弃150万亩海洋,关闭扇贝成长风险,同时降低海洋成本7000万美元,保证公司的基本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