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_广西以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助推稳增长

第三季度,广西农林牧畜渔业增长1856.82亿元,比上年增长3.2%,比全国平均增长率高出0.3个百分点,全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878元,比名义增长9.8%,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0.6个百分点。

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大、外部环境复杂变化等不利因素,广西以推进农业供应方结构性改革为主线,补充强大的领导、链条、集体、提高品质、创造品牌、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农业从传统、粗放、低效转变为现代、特色、优质、高效

产业集群的快速发展

亩产值1.1027万元,亩利5069元! 浦北县福旺町“万元田”的示范基地通过“甘薯鸭稻”综合栽培示范,冬天在甘薯、甘薯田种鸭,收获甘薯和鸭后种晚稻。 时间和空间的有效利用,使人们“农业赚不到钱”的旧观念焕然一新。

粮食安全是稳定增长的基础。 全区各地严格执行粮食安全行政首席责任制,以储粮为土地,实施储粮技术战略和国家优质粮食工程,推进粮食绿色质量高产,大力发展优质稻,推进超级稻。

作为全国重要粮食生产区,国家传递了广西划定1500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的重要任务。 目前,功能区工作完成率为108.2%,居全国第三位。

自治区农业农村部门的主要负责人说:“2019年,全地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将维持在每年1500万吨以上,达到年初决定的粮食播种面积4193万亩,产量1373万吨的目标,基本上可以确保“粮食绝对安全,粮食基本自给”的要求。

粮食生产总体稳定,水果产业高涨,蔬菜产业价格倍增……广西大力推进“10 3”现代特色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强劲引领集团积极把优势产业集中到优势地区,调整产业结构布局,全产业链发展思考,粮食蔗糖、蔬菜、渔业、优质家畜等6千亿元产业,蚕桑中药材油茶 随着现代特色农业产业集群化的快速发展,希望产生数千亿元农业大产业的新格局。

示范园区建设模板

红红的邮筒长满了树枝。 南宁市邛宁区坛沃波托斯产业核心示范区,收获水果,诉说丰收喜悦。 "示范区在百济镇红星村土地流转超过5000亩,树苗统一、技术统一、管理统一、标准统一,解决了我们担心的生产难、销售难问题. "

要素集中、产业集聚、技术集聚、经营集聚、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加快农业产业转型发展步伐,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高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加强农业科技引领,发展农业新经营主体,形成了“三农”工作的有效线索。 目前全区各级示范区(园、点)共7647个,其中自治区级核心示范区281个,县乡三级7366个。

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是另一个亮点。 根据自治区五星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广西升级创建了横县茉莉花、来宾市金凤凰、柳南区螺粉、都肉牛肉羊等4个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

目前,广西累计投入中央财政奖资金2.87亿元,社会资本12.2亿元,预计4个园区2019年总产值将达到200亿元左右。

广西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也不断创造良好成绩。 目前,广西已有8个地方特色产品优势区进入第一、第二届中国特优区编制名单。 第三届广西入选五项,数量全国第一,各特优区获得国家资助2000万元。

全区还有17个村庄获得农业农村认定的“一村一品”示范村镇称号。 目前,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现代农业产业园、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农业产业强镇等已成为全区推进农业供应方结构性改革、乡村产业振兴的示范区、展区、引领区。

技术革新引领未来

蚕茧产量762公斤,比全龄桑叶培育的对照蚕种“二广二号”产量高1.1公斤/枚,蚕品质稳定。 5日,这20片桂蚕意味着在小蚕规模化人工饲料合作培育中试验在广西成功,新型小蚕合作培育模式为广西蚕业开辟了新的未来。

科学技术革新对现代农业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 广西水稻创新队选育的“桂育11号”在第二届全国优质稻品种口味品质鉴定中获得籼稻集团金奖第一名。 自主选育的桂桑优62等桑树品种的栽培面积占广西的80%以上,两广二号等蚕品种的饲养量占广西的98%以上,成为亚热带地区的主力品种,出了国门。

人才是科技创新的基础。 广西成立了累计20个自治区创新团队,集各地推广系统、科研单位专家力量于一身,专家总数达1600人。 2019年实行经费3950万元,持续保障创新团队建设。 最高科学家(院士)成功地在广西支持了农村振兴活动,邀请了30多名院士和国家最高科学家的考察指导,成功地进行了十项产业合作协议。

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推进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不断融入科技要素。 到今年为止,全区已建设高标准农田260万亩,高效节水灌溉面积88万亩,已建设高标准农田2400万亩,耕地质量水平进一步提高。 (记者陈静通信员贺亮军)

大家都在看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