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联合国中的变化_中国湖州“生态+电力”示范城市建设白皮书亮相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

在第二十五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召开期间,12月10日14时(西班牙马德里时间),国网湖州电力公司首次在全球发布专题白皮书《中国湖州“生态+电力”示范城市建设气候变化对策行动》,向联合国副秘书长刘振民递交白皮书,指出中国浙江湖州市推进“生态+电力”行动促进节能减排的案例和气候变化对策

联合国副秘书长刘振民询问了中国湖州的“生态+电力”事例。

这本近万字白皮书运用“生态+电力”的实践和创新,生动、朴素地表达中国在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控制、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帮助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的努力和成果,呼吁全社会参与,为世界生态文明建设做出贡献。

中国一向重视应对气候变化。 应对气候变化,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需要,也是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责任。 白皮书说,中国湖州积极执行气候变化对策战略,推进“生态+电力”生态文明建设,创新探索“生态+电力”发展模式、生活模式,将“生态+电力”建设融入全市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优化社会能源结构, 加快湖州经济社会生态化发展,完善气候变化对策体制,提高全社会气候变化对策意识,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提供可复制、可推进的行动经验。

白皮书全文共分为四章,以构建“生态+电力”应对气候变化的新思路、探索“生态+电力”应对气候变化的可持续路径、建立“生态+电力”应对气候变化的评价指数、体现中国“生态+电力”示范城市建设应对气候变化的效果等维度为中心

白皮书特别指出,在城市层面开展“生态+电力”模式建设,实施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生态+电力”以城市建设为典范,首先将生态文明理念全面融入以电为中心的城市能源系统发展各环节,从空间和时间维度实现能源可持续发展和绿色发展。 同时,示范城市以绿色电力为媒介,通过制度创新、技术创新、文化创新、产业转型、消费模式和生活方式转变等多种手段,促进城市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利益,实现城市生态文明的进步。

湖州出现了“生态+电力”建设效应:电力生产供应加快清洁化,特别是室上光伏迎来爆炸性增长的再电化过程,在促进能源利用方式变革的同时,“生态+电力”的发展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支持作用明显。

作为“两山”理念的发源地,近年来湖州深入实施“生态+电力”,融合电力发展和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深度,加快能源供给方式和利用方式的转变,着力构建“以电为主、多能源结合、清洁效率”的新能源体系,着力构建最广泛的合作联盟,金融、能源 组织企业等行业,形成“生态+电力”联合建设平台的京杭大运河全流域岸电推进项目,建设电车城乡全垄断工程、绿色能源民宿产业生态圈,建设国内首个“全电力物流”项目和国内首个农业电力物联网示范村,创造良好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目前湖州市大力推进“生态+电力”示范城市建设,实施三年行动计划,促进电力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 截止到2021年,湖州的清洁能源设备比例达到75%,全市配电网的电力可靠性达到99.95%,在电力末端能源消耗中的占有率达到40%以上,新的电力替代量超过7亿千瓦时,城乡纯电气总线的更换全面完成, 充电网络布局全面优化,预计将完成全电气景区18家、全电民宿和酒店350家等一系列示范性成果。

生态环境部气候司副长孙桢仔细阅读白皮书后,湖州市为应对气候变化提供了有价值的管理样本,希望今后的工作能够提供更多的普及可复制的管理案例。

来自世界各地的参加者在“环保+电力”的照片展前停下脚步。

共同建设美丽的房子,共同创造美好的未来。 白皮书最后呼吁世界各国政府、非政府组织、企业、民众以更积极的态度、更开放的合作,发挥各自的影响力和吸引力,共同推进“生态+电力”的实践者、推进者、传播者,推进城市的生态环境保护、低碳发展。

来自比利时的会议代表在中国方面,拿到中国湖州的“生态+电力”示范城市建设白皮书拍照。

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中国角”会议期间,国网湖州电力公司展出了“生态+电力”照片展,来自世界多个国家的参加者停下脚步。 (沈贺铭,王龙)

大家都在看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