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生“风云”,二代卫星,中国气象卫星专家孟执中院士于12月14日病逝于上海。
悲伤! 中国宇宙事业又一个超级巨星坠毁了。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据中国宇宙科学技术集团上海宇宙技术研究院介绍,中国气象卫星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宇宙技术研究院首席技术顾问孟执行中,于12月14日病逝于上海。
作为中国极轨气象卫星的开拓者之一,孟执中主持了中国首个气象卫星风云1号的研发,使中国成为继美国、俄罗斯之后世界上第三大成功的太阳同步轨气象卫星研发国。 随后主持研制中国新一代极轨气象卫星风云3号,探测水平接近欧美同类轨道卫星水平,部分提高。
今年7月,孟执中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就与风云卫星结缘的经验谈到“走宇宙飞行这条路,做国家代表性的卫星,带领世界,我的人生终于成为一件事,为国家和社会也尽了力。”
孟执中院士献给了热爱一生的气象卫星事业。
上海也要搞人造卫星
1958年5月,毛泽东主席提出“我们也要制造人造卫星”。 当时,孟执中大学毕业后到苏联科学院进修。 回国后在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从事相关设计研究。 1965年,在组织安排下,孟执中转向了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设计与研究,负责东方红一号卫星地面观测中心和台站的计算机研究。
苏联科学院研修期孟执行中。
1969年,鉴于严峻的国际形势和复杂的国内环境考虑,周恩来总理指示上海也能运载火箭和人造卫星,揭开了上海航天工业的新篇章。 根据中央的任务,上海开始组织“岚1号”二级液体火箭和长空1号技术试验卫星的开发,统称为“701”工程。 上海工程师不足,经验不足。 在推荐下,孟执行和十几位科研人员一起参加了上海卫星队的组建。
孟执中在此前的采访中想起了那份辛苦,但在充满荣耀的岁月里,卫星事业从零开始的上海,技术人员说开发经验空白,基本上没有基础设施。 他清楚地知道他面临困难,但还是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承担。
没有相关领域的技术人员,孟执行与其他技术骨干一起从基础知识中培训新人,学习探索,同时没有建设团队的卫星研发经验,一步一步的工作遇到了这样的问题,为了在第一时间解决问题,孟执行中直接把床搬到了实验室门外……这种自力更生、 凭借艰苦奋斗的精神,孟执中为代表的老一代上海宇航员,实现了上海卫星事业无与伦比的突破,培养了优秀的造星人。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长空一号首次在我国卫星采用了计算机控制技术。 当时国际卫星计算机控制刚刚开始,研究了孟实行中国内卫星采用计算机控制的技术,制定了卫星计算机控制方案,组织和参与了首台星载计算机的开发,解决了卫星在轨道飞行中灵活准确地设置探测区等重要技术。 长空一号技术试验卫星于1975年、1976年相继进行了成功的三次飞行试验。
创造我们自己的气象卫星
1969年1月29日,周恩来总理提出“尽早改变落后姿态,创造我们自己的气象卫星吧”。 1970年2月,周总理亲自批准了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的文件,下达了开发气象卫星的任务。 当时,在国防科委的统一安排下,上海市组织有关部门开展了太阳同步轨道气象卫星的开发。
“我们必须发出自己的气象卫星”,成为孟院士终生奋斗梦想的被称为“风云”的我国气象卫星,从此开始播种希望的种子。
风云一号,中国独自设计开发的第一代在极地轨道上运行的气象卫星,主要任务是获取世界气象云图和海洋资料,用于天气预报、气象和海洋科学研究。 1988年9月7日,经过过去十年的努力,发射了第一颗风云气象卫星,中国成为仅次于美苏的拥有第三颗极轨气象卫星的国家。
1988年,孟执中院士(前右)与“二弹一星”元勋孙家栋(前左)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举行了会谈。
宇宙模型的开发并不顺利。 风云1号a星发射仅39天,卫星姿态失控后发射的b星在轨道上运行165天,未达到设计寿命。 “我站在塔上,为那个难为情,想从塔上跳下来。”孟执中到现在为止记者想起的瞬间,还记在心里。 然而孟并没有后退。 “退休回家之前,必须做出圆满的结果,对党和国家以及关心我们宇宙事业支援的人们做出完美的说明”,这是孟执中当时风云1号c星初在动员会上约定的。
1992年,孟执行和“二弹一星”元勋任新民在会场讨论了风云卫星技术问题。
1999年5月8日,我的驻南大使馆爆炸,造成多数死伤者。 此时,长征4号乙站在发射塔架上,准备发射第三风云1号c气象卫星。 “箭在弦上,没有退路,只有成功不能失败。 5月10日,长征4号将直接袭击天空,第三颗气象卫星和实践5号科学卫星送入预定轨道。 风云一号c星也是我国第一颗稳定运行的业务应用气象卫星。 到目前为止,一谈到发射,孟执的眼睛总是毅然决然的。
花甲仍有豪情壮志。 风云一号研发成功后,中国开始了第二代极轨气象卫星风云三号的研发任务,在孟执行中继续担任风云三号卫星技术总干事,2000年开始担任总设计师。 他设计了搭载可见光、红外线和微波的11种遥感仪器,主持了传输速度高、数据存储容量大的新一代极轨气象卫星方案。 2008年5月27日,风云3号卫星精密进入轨道,揭开了我国气象卫星史上的新篇章,揭示探测水平接近欧美同类轨道卫星水平,超过部分,我国气象卫星和遥感仪器的探测水平进入了新的阶段。
花甲年,孟执中院士继续担任风云三号卫星技术总负责人。
一生“风云”,二代卫星。 孟院士用最美丽的“奋斗之笔”写了我国气象卫星事业发展的精彩篇章,进一步诠释了矢志不变的宇宙新闻国的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