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港_打造一座善感知,会呼吸,有温度的生态之城

——市政总院为临港海绵城市建设提供技术支持

8月20日,一条重大新闻印在银幕上——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区揭晓,将建设更具国际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特殊经济功能区。

临港成为最智慧的生态未来城市模式,感知、呼吸、温度。

这个未来生态城市,最基础的是海绵城市建设的试点。

由上海市政总院主导,为临港提供全过程的技术支持,在规划、设计、建设、检测和运营等环节实现全过程的管理,在最强台风“利奇马”引起的强降雨中,临港实现了水系统的实时监测和智慧调度,发挥了源泉削减和过程管理的作用。 也就是说,在“富马”带来的暴风雨中,临港已经完成海绵化改造的道路和住宅区没有积水!

建设差不多完成了

2016年4月,上海被评为第二届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试点位于临港,面积79平方公里,是全国最大的海绵城市试点城市。

市政总院以试验区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支持为中心,主导临港试验区海绵城市专业规划、海绵城市建设系统方案和海绵城市建设3年实施规划编制等顶层设计工作,区海绵化改造、道路海绵化改造、 以海绵城市智能管理平台建设等EPC项目的建设为主导,成功完成了芦茂路、捷迅路、海绵城市展示中心、临港家兜公园、宜浩佳园、新芦苑等多个精品示范项目。

经过三年多的建设,临港已建立完整的海绵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制度,建设了河湖水系等青绿海绵和包括公路、园区等中小海绵在内的完整海绵体,海绵建设试验中的工程项目基本完成。

海绵型电池

临港试验区对已建的26所住宅小区进行海绵化改造,改造小区总面积达200公顷,目前正在完成,新开发的房地产项目也必须按海绵城市建设的要求进行设计和建设。

海绵城市改造之前,已经建成的住宅区有混雨、道路和停车场损坏、局部容易积水等问题。 小区海绵化建设应以屋顶雨水、路面和停车场雨水等不同来源区分流出雨水,根据土地选择雨水花园、高位花坛、透水铺装、地下蓄水净化设施等各种海绵技术措施及其组合 不仅可以解决局部易积水问题,还可以减少降雨高峰时段排入园区外雨水管道的水量,有效减轻下游排水压力。

各种海绵设施的共同作用,使小室能够像海绵一样吸水、蓄水、净水。 例如雨水庭园,在下部有特殊的构造,是在上部种植植物的绿色海绵设施,一般设置在广场、建筑物、道路两侧的低地,吸收屋顶雨水和道路流出雨水。 雨量大,路面发生流出时,可以通过特别设置的进水口进入雨水庭园,超过雨水庭园的蓄水能力时溢出雨水管道,下雨时水不会积存在路上,也不会进入雨水管道,分散到各地解决,最后流出的水减少了。 高位花坛等其他海绵设施也有一定的调整容积,用同样的原理可以分散吸收雨水的一部分。

建设中(左)和建设后(右)雨水庭园

高位花坛

生态停车场

海绵型道路

临港试验区新改建的海绵型道路共36公里,其中21公里已经建成并使用,一周前的台风暴雨发挥了良好的源头削减和过程控制作用。

海绵型道路在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采用透水铺装,透水铺装能够使雨水迅速渗透地表,减少排放到雨水管网的雨水量。 大量的雨水通过透水铺路被导入道路的干燥溪,被送到雨水花园和人工湿地,使雨水不会长期滞留在道路内。

透水铺装

路边的干溪和雨水花园

调整模块

人工湿地

以芦茂路为例,芦茂路海绵化建设采用透水铺装、生态多孔纤维棉、雨水庭园、旱溪等设施,在雨水排出口前设置人工湿地进一步净化雨水。

芦茂路景观干溪与末端人工湿地

海绵型校园

在由上海海洋大学、海事大学、电力大学和电机学院组成的临港大学城区实施海绵化改进工程,根据校园内部分积水问题和景观改进需要,将学校师生主办的海绵研究应用于实践,从源头减少和净化雨水,在解决积水问题的同时

上海电力大学海绵城市建设的实景图

蓝绿海绵

临港试验区新建公园绿地500公顷以上,新建河道40公里以上,新建湖泊51公顷系统工程日常发挥水质净化作用,同时新增水系和调蓄湖,在暴雨时为试验区提供90万平方米以上的调蓄容量,大幅提高试验区的暴雨防治能力

临港家兜公园的实景图,通过湿地的调整净化周边的雨水

春花秋色公园B2区的实景图中,建设了很多湿池、湿地等绿色海绵设施

星空之境公园的雨水进入干燥溪等海绵设施,路面上没有积水

黄日港调蓄湖制作了实景图,重新利用了23公顷的调蓄湖来接收周边地区的雨水排放

中札波河( e港-S10路)新建河道

海绵智能调度

临港海绵城市智能管理平台集成硬件监控设备和软件系统,包括综合站、岸边站、管网流量计、雨量计、监控系统、决策系统、设施运输系统等。 管制平台在系统建设过程中融合了“水弹性城市”理念,主要使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化技术,基于云计算虚拟化平台,以海绵城市数据中心为核心, 结合GIS+物联网构建海绵城市智能规制平台,以多角度实时监测海绵城市建设过程和运行状况,通过多源数据融合技术和数据分析技术实现海绵城市规划建设到运行管理的闭环正确管理,实现各地区、各部门、各系统、各实施

台风预报说,应用平台进行紧急预案演习,以图、表、视频的形式展示,直观表现防洪排水规划方案,规划人员协助规划方案的制定。

为了应对“利奇马”台风的影响,临港地区将按计划方案开放排水,增加河道和湖泊的降水预定,其中8月8日排放68万立方米,8月9日排放54万立方米,8月10日排放72万立方米。 台风前后,管制平台数据显示,临港地区河道、湖泊水位变化小,控制在稳定范围内。

赤风港河道液位变化

随着自由贸易区新区落地,临港战略价值更加突出,市政总院将继续发挥技术和平台优势,全力为临港新区建设服务,并将临港试验取得的成功经验推广到上海市和全国类似地区。

城市指导报记者李慧华通讯员何文鑫

照片来源:上海市政总院

大家都在看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