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_重回隋唐东北亚:隋唐和高句丽大战七十年,到底为何而战?

唐高宗总章元年(公元668年),持续了近70年的隋唐王朝和高句丽之间的战争终于闭幕了。 战争的结束没有带来想象的喜悦。 七十年的战争太长,无数山东、河北健儿埋葬在辽东和朝鲜,归来的究竟是什么呢?整理这场战争的始末,可能有助于了解隋唐时期东北亚的政治格局。 这要从高句丽的出现说起。

一、中古初期高句丽的发展史

“朝鲜”一词最初见于战国末期编纂的《管道》,其内容涵盖檀君、箕子、卫氏三个时期,檀君朝鲜和箕子朝鲜是朝鲜的神话传说时代,朝鲜的信史时代始于卫氏朝鲜,卫氏朝鲜的领导人是战国时代燕国的流亡者卫满,卫氏朝鲜的统治主体是当时东北地区的獐貊和朝鲜半岛南部的韩种

高句丽历史地图

汉武帝元封三年(公元前108年),西汉灭卫氏朝鲜后,在其遗址上设立乐波、临屯、玄菟、真番四郡,实现了汉朝对朝鲜半岛的直接统治。 东汉以后,中国进入了长达四百年的分裂期,这个时期,中国的东北地区和朝鲜半岛出现了权力真空。 到了中国三国鼎立的时期,朝鲜三国的高句丽也在这个时期出现在中国的东北和朝鲜半岛北部。 实力弱的高句丽走在曹魏和孙吴之间,这种先鼠两端的态度激怒了曹魏,大将宁可率领丘俭轻易地打败高句丽。 五胡十六国时代,鲜卑慕容成立的前燕政权阻止了高丽向西北扩张,高丽只好南下朝鲜半岛,在南下途中,朝鲜半岛进入“三国时代”,百济和新罗逐渐登上了历史舞台。

集高句丽遗址公园二、隋朝与东北亚格局重建

隋文帝杨坚结束了汉末400年的纠纷,再次统一了中国。 随着隋朝的建立,北方土耳其汗国在隋朝继续骚扰土耳其,面对土耳其强大的压力,隋文帝杨坚采用长孙晟的离间计,分离了“大可汗”沙钵略与“西洋可汗”达头的关系,沙钵略与达头之间的内讧土耳其无法对抗隋朝。 巩固北朝后,隋朝开始建设东北地区的防线,强大的隋朝给周边国家和政权以巨大的压力,特别是与南陈朝有密切关系的高句丽。 为了夺取先发制人的优势,开皇18年(公元598年),高句丽联合

大家都在看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