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调_南水北调彰显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12月12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召开记者招待会,介绍了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全面通水5周年的相关情况。 水利部副部长蒋旭光介绍,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完成后,工程质量可靠,投资不超标,水质符合标准,移民稳定,受到大众好评,创造了工程建设奇迹、技术创新奇迹和制度创新奇迹,发挥了巨大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应。 ( 2019年12月13日《经济日报》)

土地辽阔,人口众多是我国的基本国情。 正确地说,土地面积大,物产资源丰富,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就总量来说。 但是,由于人口众多,是世界上第一个人口大国,所以人均国土面积和物产资源都很少,不能说富裕,也不足。 土地辽阔、人口众多,是我国基本国情相关的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体现了对国情认识的辩证思想。

具体的水资源,我国水资源总量比较丰富,国内有大河、大湖海,大部分是不能饮用的盐水和海水,应该说适合居民生活的淡水、清洁的水资源不多,尤其是人均较少。 同时,时空分布也有很大的偏差,从时间上看,春夏雨多,秋冬雨少,从容易发生干湿的地区来看,南方多,北方少,北方城市普遍缺水。 因此,水资源短缺及其分布不均衡一直是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

众所周知,水对城市的重要性,就像血液给人的生命一样,水是城市的生命,城市的血液。 地方能否成为城市,城市发展前景如何,首先要看水资源是否丰富,是否满足基本需要。 城市是人口密集的地方,居民住在城市里,必须解决饮用水的问题。 更重要的是,城市是工业企业密集的地方,发展工业企业也没有热水。 居民的生活和工业生产,水都是必不可少的,而且是首要解决的重要资源。

为了解决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匀的问题,促进各地区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党中央和国务院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经过科学论证,实施南水北调工程,缓解北方城市缺水问题。 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建设5年来,南水北调工程成功,成绩巨大,效益显着。 水利部副部长蒋旭光12日在国务院新闻发布会上宣布,南水北调工程质量可靠、投资不超、水质标准满足、移民稳定、大众出色演出,创造“三大奇迹”(工程建设奇迹、技术创新奇迹和制度创新奇迹),收到“三大利益”(经济、社会和生态效应)。

南水北调工程为什么能创造奇迹,取得显着的经济、社会、生态效应? 根本原因是,中国是中国共产主义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国家,发挥着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 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集中力量以大制度优势和强大国有经济加强宏观调控,全国安排人力、财力、物资,优先保证国计民生,发展社会公益事业,保障和改善民生,按比例有序发展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 南水北调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做大事的生动实践。

也就是说,南水北调是党中央和国务院着眼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长期,综合和谐解决水资源问题的明智决策,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的重大成果,显示了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工作的优势。

*以上是作者的个人发言,不代表本网的观点

大家都在看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