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题:福建创新建设省技术改革基金亿基金挑库技术改革“热点”(附申报指南)
隆冬,湄洲湾石化基地石门澳化工新材料产业园共生产建设148亿元永荣科技60万吨己内酰胺项目。
9月份刚投入运转的世界首台环己烷脱氢装置,现场负责人通过企业主导开发的先进技术,将环己酮生产中的副产物环己烷直接转化为苯和氢,作为环己酮生产原料送回,实现原料和产品的装置内闭环循环, 解决了环己酮装置原料利用率低的世界性难题,介绍氢制品纯度达到99.33%,原料苯利用率从传统的75%提高到94%以上。
“己内酰胺项目得到省技术改革基金5亿元资金支持,有效降低了融资成本。”福建永荣控股董事长吴华新说,“该省重点项目解决了集团内部企业原材料供应难题,产品竞争力大幅提高。 我们计划建设芳香一体化项目,继续向石化产业链的上游扩张,建设世界领先的石化尼龙产业集团。
以电子信息、石油化工、机械装备为代表的三大主导产业和以轻工、纺织、冶金、建材为代表的传统优势产业构成了福建省工业经济的支柱,但主导产业是传统的,出现了研发、创新、投入不足等短板。
为了解决福建制造业企业在成长和变革升级过程中面临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同时积极响应中央关于金融资本虚实性、服务实体经济和供方结构性改革的呼吁,2016年7月,经省政府批准,由省、市财政和兴业银行设立福建省企业技术改造投资基金,以本省民营企业为中心的实体经济发展
作为国内早期为企业“技术改革”特定阶段开展融资服务的政府投资基金,省技术改革基金在有效诱导社会资本投资,加快民营企业技术升级等方面效果显着。
据统计,截至11月30日,省技术改革基金累计合同企业94家,合同技术改革项目103件,总额130.54亿元,累计投入企业91家,技术改革项目99个,总额100.52亿元。 合同企业中,民营(包括外资)企业75家,占有率79.79%,合同金额98.32亿元,占有率75.32%; 中小企业75家,份额79.79%,合同金额81.79亿元,份额62.66%。
省、市二级财政投入20亿元资金,社会资本建设省技术改革基金,有效推进社会资本投资工业技术改革项目。 目前,省技术改革基金在本省制造业项目总投资超过774亿元,财政资金撬动社会资本投资的比例超过1 ̄38。 通过省级财政为基金项目贷款提供适当折扣,每年投资企业融资成本可降低2.94亿元以上,缓解企业融资问题。
根据企业技术改造计划,省技术改革基金预计投资项目已达产后,工业产值约1275亿元/年,利润约176亿元/年,税收约增长84亿元/年。
评分
创新,使资金更有效率
随着工业增长动力由“要素投入”向“创新驱动”逐步转变,开发新技术、开拓新行业、创新模式是推动制造业变革的重要途径。
作为专门支持制造业创新发展的金融产品,设立和运营省技术改革基金,本身就是一种创新行为。
一是服务领域的创新。 省技术改革基金是福建省首个国内面向企业转型发展特定阶段的政府投资基金,专心为制造业企业“技术升级改造项目”提供以债权为主、股票为辅的投资融资服务。 通过集中于“阶段”而不是“行业”,省技术改革基金可以满足不同行业制造业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共同需求,在金融杠杆化背景下继续服务福建省供应方结构性改革,使资金从虚实中解放出来。
二是交易结构创新。 省技术改革基金采用省、市二级财政和兴业银行和兴业银行募集的社会资本共同出资的创新交易结构,提高基金风险允许水平,使制造业企业更加便利地获得投资,通过缓解企业融资难题的省级财政对基金募集的社会资本进行适当补贴,缓解企业融资的问题。
三是商业模式的创新。 省技改基金成立之初,国内现有运营模式和成功经验值得借鉴。 在省财政厅、工信厅、金融监督局等政府部门与兴业银行的紧密合作与合作下,省技术改革基金在实践中探索政策引导、协调管理、业务推进和投资运营的方法和经验,充分实现了“政府引导、市场运营”。
资料来源:福建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