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开放金融业_北京推十项金融业对外开放举措

本报通信(记者潘福达)在新金融业的对外开放中,北京领先于全国。 日前,记者获悉,作为“金融街论坛”系列活动的北京市将进一步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的活动推进会,北京将具体提出10项措施,继续推进金融业对外开放,为国际金融机构向中国发展建立更好的“管家式”服务平台。

7月20日,国家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发布进一步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的11项措施,进一步加快金融业对外开放。 据市金融监管局党组书记、局长霍学文介绍,新金融业对外开放后,北京已接受外资金融机构落地,准备服务外资金融发展,采取十项工作措施。

北京支持外资金融机构全面参与北京服务业开放综合考试。 今年1月,国务院批准北京开展扩大开放新服务业综合考试,在金融领域实施50多项政策创新。 对于在新的金融开放中新建的外资机构,北京将全面支持合格国内有限合作伙伴参与海外投资、人民币国际投资基金、便利外汇管理等试点,方便开展国际业务。

落地北京的外资金融机构率先享受金融领域的培育支援政策。 去年,市政府制定了培育发展现代金融服务业的政策措施,在金融机构设立、租金购买、金融人才激励服务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在金融人才奖励方面,各区给予一定数量的金融人才奖励。 市里还将启动首都金融创新奖励项目评选,为优质金融创新项目提供资金支持。

市里还对外资金融机构设立服务管家,注册“绿色通道”,人才引进“绿色通道”,在保障人才生活服务四个方面提出了便利措施。

下一步,北京各金融功能区将提高质量,重点建设金融街、CBD、北京市副中心国际财富管理中心、丰台丽泽金融商务区、石景山银行保险产业园、北京金融科技和专业服务示范区、住宅山金融安全产业园和基金镇、顺义离岸金融区等金融功能区,并在该机构落地后, 全面提高辅助服务质量和商务服务环境,在办公住宅、人才服务等方面创造优惠条件,给外资金融机构优先保证。

对于新建的外资金融机构,北京支持北京参加各金融行业协会,取得相应会员资格,与各行业协会全面对接国家金融基础设施平台。 市政府还支持北京银行等金融机构加深与外资金融机构的合作,提供高质量、高效的开户、资金汇兑、资金管理等服务。

作为国家金融管理中心,北京在开放本轮金融业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果。 去年9月,世界最大征收机构之一的益博睿在北京落地,取得征收业务资格,11月瑞银证券成为全国首家金融开放后的外资控股证券公司,今年1月标准池获准在北京子公司进入中国债券市场开展信用评级业务,6月,世界银行金融通信协会( SWIFT )在北京开设中国地区子公司 目前,万事达、VISA两家银行卡清算组织表示,标准游泳池、穆迪、惠誉三家信用评级机构将在北京设立子公司,外资金融机构也将在北京落地。

大家都在看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