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的历史_徐静蕾爸爸写家族历史《父亲的军装》 从淞沪抗战到挺进大别山

7月28日,长篇纪实文学《父亲的军服》在西安书市开幕。 这部以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为背景的《不虚构》作品,首次详细记录了普通军医在军队中的成长和蜕变,首次以亲历者和目击者的角度,阐述了淞沪抗战的细节和进军大别山的细节。 书中的主人公是现在103岁的徐成沅、抗战勋章获得者徐静蕾的祖父。 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臧永清说,这本刚出版的书可以“真实感动西安”。

这本书是家族三曲《家许望》的第一部分。 作者是为徐静蕾的父亲徐子建的。 才女徐静蕾在他的培养下,学习书法,报考电影学院,之后在演技和导演方面发挥了才能。 以前他的身份是徐静蕾的父亲,这次他想介绍自己是徐成汇的儿子。

活动会场

原本他就想写自己奋斗的历史,之后在偶然的对话中,发现了一位过了百岁的父亲,开始讲述自己成为国民党军医的经历。 多次听说,产生了他以父亲为主人公写书的想法。 于是,他一边记录父亲的回忆,一边拜访父亲战斗生活的地方,同时也不忘去各地的公文馆寻找资料。 家族的历史就这样慢慢出现在他面前,他的笔端。

徐家是望族,家族产业曾经盛行于湖南湘潭,后来祖先经营失败,家族败北。 抗日战争爆发后,家庭中有11人相继参加抗战,军事阶级的最高者是国民党陆军中许旨干。

徐静蕾之父徐子建

父亲徐成开封作为军医加入了国民党的部队,参加了淞沪抗战,俘获了日本军官,立下了战功,蒋介石为此签署了调动命令。 不久,徐成开封被卷入“桃色事件”后退出国民党。 后来参加了共产党,走向大别山,目睹赵锡田被俘,为刘伯承治愈了眼睛。 新中国成立后,担任重庆市卫生体系指导。 2005年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庆典,他获得了国家金质纪念徽章。

写这本书的徐子建也已经过了七十年,一岁左右父亲离开家,三十多年后再会,说他很少知道父亲,通过这次的写作,他进入父亲的战斗和生活的岁月,进入他的感情世界,他的“一生在关键时刻没有失言”的自我保全 他是自己的体验和体会,忠实记录,全书史料坚定,感情压抑,语无伦次。

出席者、湖北省作协主席、着名作家李修文在《父亲的军服》中有着罕见的朴素和真实,流利地阅读,人物生动,故事生动。 让人感受到“不虚构”的力量

作者徐子建讲述了自己的创作心得。 他谈到“真相是回忆录的生命,在当地寻找历史是读者应该承担的责任。”

扬子晚报/扬目记者蔡震

大家都在看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