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着四方的志向,奔向偏僻。 新闻工作者在条件恶劣的偏僻地区接受训练,增长才能。 那里需要发言人的力量。
到今年5月为止,我距离北京2000公里以上,海拔4000米以上,藏族人口占97.5%以上,没想到会和“囊谦”这个名字结缘。
报社一届党员大会上,光明日报主编张政说,青年记者编辑到底,特别是到偏僻的落后地区,鼓励增强锻炼才能。 我记住了这件事,看到报社需要囊谦县干部,毫不犹豫地提出申请。
5月10日,换乘双班飞机,乘坐2小时巴士后,第一次踏入囊谦的土地。 县里的领导听说我在报社做编辑工作,充满期待,多次对我说“对囊谦来说,宣传报道比项目和资金更重要”。
那么,挽起袖子努力干吧,犹豫着的我,很快就发现在这个地方想跑新闻,需要克服的难题很多。
高原缺氧,囊谦县平均海拔4000米,几个乡镇海拔超过4500米,平原过去的人很难行走。 语言不通,全县藏族人口超过97.5%,党员干部除了可以用藏语交流外,农牧大众只能用藏语交流。 地广人稀,居住分散,囊谦县东西最长157.5公里,南北最宽130.5公里,总面积1.2万平方公里,人口仅12万馀人。 下一个乡下跑了一整天,到地方才发现有七家村社。
我也会做的,到了囊谦的第二天,我熟悉情况,开始了选题采访。 一周后,在报社扶贫的协助下,经报社同意,“消除贫困第一线的报道”正式开始。
听说打开栏目,很多同事都为我捏了汗。 在偏僻的贫困县,有多少可以报道的新闻呢?当地政府部门人手不够,局里也有三五人,没有准备文字资料的精力,不能积极提供新闻素材,需要知道这一点。
我采用了去乡下的办法,这是最笨最有效的办法。 我利用和县领导一起在食堂吃饭的机会,问哪个领导去了乡下,坐车自主地跟着去了。
不到两个月,我就跑遍了谦虚的九乡一镇。 半年左右,我几乎走遍了全县的69个行政村。 在微信的通讯录里,谦虚的朋友在增加。 我与县领导、乡镇、村社干部、合作社领导、返乡创业大学生、农民财富名人相处融洽,这给我积累了大量的报道素材。
在海拔4000米以上的草山上,尚杰(右)采访了开采虫草的大众。
怀着四方的志向,奔向偏僻。 新闻工作者应该在条件恶劣的偏僻地区接受训练,增长才能。 那里需要发言人的力量。 为了做好报道,我爬上了4800米以上的高草山,跟着农民们挖虫草,一整天踩空,我冒着大雨,在泥泞的道路上跑了60多公里,赶到母拉乡的小学,采访辍学推荐回乡的小学生,我背着被子,在郡最北端的班多村 在农牧民家里和他们交谈,理解了他们最真实的声音……截止到今年10月底,已经报道了17篇,还有很多作品在微博、微信、客户新媒体平台上发行。
不断报道,囊谦得到越来越多的社会关注。 但是,这只是开始,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坚持实践“四力”,反映基础最生动的实践、最突出的事迹,写真正的“关于泥,有露珠”原稿,才能使“有笔钱——来自消除贫困第一线的报道”具有更强的生命力和更大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