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问题”食物:大多数市民的抱怨
11月8日,石家庄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了2019年第三季度以来食品药品投诉数据分析。7月1日至11月8日,12315热线登记了3296宗与食品和药物有关的投诉,其中2887宗已经完成,409宗正在处理中。报告的主要问题包括食品、医疗器械、药品、化妆品和保健产品。
食物。现阶段12315登记了2646个此类信息,包括1879个一般食品问题和767个餐饮食品问题。主要问题有:第一,投诉出售的食品中有异物和异味,以及食用后不适;二是报告商户环境卫生、服务人员个人卫生、生产流通环节健康证明等问题。第三,它反映了企业出售过期、变质和“三不”的食品。第四是报告预包装食品不符合相关标准和非法使用食品添加剂的情况。
医疗器械。现阶段共登记了108起此类投诉。消费者购买的医疗器械大多为二类和三类医疗器械,如理疗器械、治疗器械和助听器,用于缓解和辅助治疗颈椎病、腰椎病、关节炎等疾病。购买渠道包括电视广告、药店或社区和市场门口的免费体验。商人利用消费者对健康渴望的弱点和缺乏专业知识来描述那些只具有缓解疾病的功效作为治疗功能的人和那些只具有治疗个别疾病的功效作为治疗各种疾病的人。消费者来电反映的主要问题包括:第一,对商品质量和售后服务的投诉,如使用过程中造成的损害;二是举报涉嫌夸大疗效和误导消费者的企业。
毒品。现阶段共登记了165起投诉。消费者的购买渠道包括药店、电视广告、互联网、一些中医诊所和健康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其中,消费者投诉举报药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药店经营者在销售过程中未能给予消费者相关的用药指导,包括未能向消费者解释用药后可能出现的主要不良反应、药物禁忌、用药注意事项等。,导致药物反应和纠纷等不良事件;其次,药店在价格上存在违规行为,包括没有明确标明价格和价格欺诈。三是对销售的药品进行虚假夸大宣传,包括销售人员口头吹嘘、张贴、悬挂或放置各种标语、海报、易拉货架、小册子等非法宣传。
通过电视广告和互联网购买的大部分药品都是投诉和举报所购买的药品没有达到治疗效果,商家也不根据广告退货或换货。
中药保健厅和健康管理咨询公司涉及的主要问题是商户涉嫌销售“三无”产品、虚假宣传药品疗效、药品无相关批准文号等。
化妆品。市场上出售的化妆品种类繁多,但质量参差不齐,难以区分好坏。此外,商家虚假夸大的宣传和“名人”虚假广告使得化妆品消费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80%的化妆品消费者是女性消费者,她们由于消费需求大、购买意愿强、维权意识弱而成为商家的主要营销对象。总结主要有以下问题:一是广告宣传问题,商品宣传不符合实际效果;二是产品质量不合格,涉嫌假冒伪劣,消费者使用后出现皮肤过敏、溃疡等问题。第三,消费者对预付卡如美容院会员卡和储值卡的退款有争议。
保健品。现阶段,共登记了74起保健品投诉和142起举报,其中129起在全国12315个互联网平台上登记,占60%。反映问题是投诉购买的保健品没有达到商家承诺的效果,对产品质量产生怀疑。二是商家的广告语言、产品标签和添加剂违反《广告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的相关规定,要求退还一至三项或一至十项。这类投诉大多是由专业造假者提出的。(记者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