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11月20日电中国青年报客户(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记者胡宁张茜见习记者焦龙敏)一幅充满未知和可能性的数字社会蓝图正在被描绘。今天,观众只能看他们最喜欢的歌手,因为他们买不到前排座位。然而,在5G场景中,这种遗憾将得到解决:你将在现场佩戴设备,也许是头盔或眼镜,你将能够做自己的向导,实时观看偶像的舞步和微妙的表情。
在今天上午举行的世界5G大会“2019未来信息和通信技术国际研讨会”上,中外专家多次描绘了类似的场景。超高清视频、工业互联网和汽车联网等应用正在探索之中。根据美国总务署(GSA)的报告,截至2019年10月,全球34个国家的62家运营商已经推出5G商业服务。
中国工程院院士、信息通信网络技术专家余少华指出,里程碑式的应用和设备是5G成功的关键。在2G时代,有携带短信和语音服务的“手机”和“小智能手机”;在3G时代,有彩铃彩信和可视电话;4g时代,有微信、支付宝和定位服务等移动互联网服务;在5G时代,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新应用和新设备的可能性更大:4K/8K高清视频、沉浸式社交和游戏体验、基于工业互联网的数字智能工厂(如云机器人)、精确遥控和机器视觉,以及具有汽车联网功能的智能汽车。
中国科学院院士、通信与信息系统专家陆建华表示,通过链路和节点建设推动网络发展的“能力规模”发展模式面临困难。移动蜂窝架构遇到技术墙,基站距离达到100米左右,很难再缩小。然而,安全问题和低边际效益正在挑战现有模式。
5G智能网络
2019年11月20日,在北京亦庄举行的世界5G大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通信与信息系统专家陆建华发表了5G主题演讲。(照片来源:国会官员)
在此基础上,他建议利用网络信息系统推动通信网络和技术的发展,加强基础研究的布局。将来,移动终端不再是物理移动电话,而是可以是虚拟的;未来,移动网络将不再是“哪些网络可用,哪些服务可用”,而是创新的动态按需覆盖,“哪些服务可用,使用哪些网络”。
中国工程院院士、通信和信息系统专家刘云杰提出了他对未来网络的愿景。到2030年,它预计将提供数万亿个连接和服务,人机和全职空,安全和智能。全息全感官交流是可能的:“不同地方的一对情侣可以感受到彼此的心跳,闻到通过网络相互发送的花香。”
不仅如此,未来的网络应该适应“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在当前的“消费者互联网”情景下,它不再是应对紧急情况的“最佳努力”,而是应该转向5G时代的“生产互联网”:它稳定、高效,并具有足够的差异化服务能力。刘云杰说:“订单丢失了,消费者部门可以重新发送和解决问题,但工业互联网和汽车网络不能。丢包可能会导致安全事故。”其中,自主可控网络操作系统的核心技术是保证国家网络安全的前提。
5G对数字经济发展的意义不仅限于5G本身。“根据中国信息与通信研究所的计算,5G将在2020年至2025年间推动中国数字经济增长15.2万亿元。5G将为数字经济的发展提供新的关键基础设施。”中国科学院院士、通信网络领域专家大卫·摩西(David moses)表示。他认为5G将引发远远超出单一技术的聚合效应,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和人工智能可以相应地整合。
然而,5G在关键的工业互联网领域登陆应用仍然面临许多挑战:跨境集成仍然不足,需要适应各种应用场景,业务模式仍然不明朗。“4G从标准版本正式部署花了4-5年时间,而5G基本标准真正投入市场只花了一年多时间。”只有各行各业携手共进,克服困难,稳步推进5G建设,5G才能实现人类社会描绘的“信息随心所欲,物尽其用”的美好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