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下教育_“互联网+”语境下外语教育的学科内涵与范式转型

互联网技术的发明和应用是迄今为止影响人类文明最深远的科技事件之一。在“网络附加”的背景下,教育技术不仅促进了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创新,而且改变了外语教育学科的内涵,促进了学科范式的转变。

以人为本的教学伦理贯穿始终。

网络技术的介入将外语教育的主体内涵从传统的三维提升到四维,语言、课程、技术和人构成了外语教育的主体内涵,构建了互动的四维外语教育主体生态网络。

外语不仅是外国文化的文字符号,而且承载着相应的文学、文化和文明。它不仅是外语教师的工作对象,也是工作媒介。它不仅是学生的学习对象,也是学习的媒介。它不仅是课程的内涵,也是技术的内容。只有课程和技术与学科相结合,它们才能生根发芽。

外语课程与技术的整合体现在各个方面。线上和线下课程形式的呼应,课前、课中和课后课程阶段的衔接,隐性和显性课程形式的互补,以及大规模开放式在线课程、微课和翻转课等课程实施方式的普及,都是技术与课程深度整合的产物。这些新兴课程的概念和操作方法都预示着语言教育的未来发展趋势和基本前景。

现代教育技术的功能已经超越了辅助教学和辅助学习的工具价值。它将深刻影响外语教育的主体——教师和学生,与外语课程有机结合,改变甚至颠覆教学方法,同时为人类理解、理解、学习和使用语言提供前所未有的支持。技术已经成为渗透现代外语教育生态的气体,改变和影响着外语教育的学科内涵和学科范式。

教师和学生都是外语教育的主体和目标。它既是起点也是终点。无论课程如何改革,技术如何创新,以人为本的教学伦理都是不可动摇的。相反,技术进步和创新呼唤人们的主体意识、积极作用和人文价值。人文情怀、人文取向和人文觉醒是“网络时代”外语教育人文价值的重要内涵和实现。

范式转换涉及许多方面。

自20世纪60年代托马斯·库恩提出范式概念以来,这一概念被广泛用于描述现代科学的发展特征。在“网络+”背景下,外语教育的学科范式在逻辑基础、师生角色、技术角色、技术伦理、时间空范畴等方面发生了深刻变革。

在计算机辅助教学阶段,技术应用的逻辑是辅助外语教学,优化学习效果。在语言教育与技术生态整合时期,技术已经融入课程和教学过程。应用技术实施学科教学的知识——技术教学内容知识已经融入外语教育的知识体系,成为外语教师的重要能力素养。学生在技术环境中的学习素养也属于学生能力素养的范畴。信息技术也深刻地改变了学生独立学习、获取和利用课外资源的能力和自我评价的方式。技术应用的逻辑已经从应用辅助转变为深度集成。

在传统的技术环境中,技术的功能主要是辅助教学,教师和学生的角色主要表现为技术的使用者。随着技术和教育的深度融合,技术本身已经成为由语言、课程、资源、教学方法、学生、教师、技术等组成的教学共同体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在这个社区里,学生和老师不仅应用技术,还受到技术的影响和塑造。技术不仅帮助和支持教师和学生的教学行为,而且启发和培养他们的认知风格和科学素养。

在“网络时代”,技术在语言教育中的作用已经从外部辅助转变为内部驱动。技术不仅推动了外语教学中大规模开放网络课程、微课和翻转课等课程运行模式的改革,也推动了课程实施策略的转变。在线和离线课程的开发和实施、学习资源的利用、开发和共享、作业的发布和相互评价、语言测试和评价、自主学习、教师培训、情境体验、互动交流、共享和参与、交流和互动都与技术驱动密切相关。

技术虽然提供了强大的工具支持和方便的应用,但也容易造成技术理性的溢出和人文精神的丧失。自技术出现以来,技术环境下教育的人文补偿已成为困扰教育学科的伦理困境。在“互联网加”时代,技术的发明者和使用者无疑应该占据主导地位。教师、学生、教育者等应警惕过度技术化带来的技术理性溢出,唤醒和激活承载着写作、文学、文化和文明价值的外语学科的人文价值,为寒冷的技术时代注入温暖的人文氛围。

在“互联网+”的背景下,大规模的开放式网络课程打破了传统课堂教学的时间限制空,直接消解了传统教育观中的现场教学和课堂教学两种主要形式,使教育时间空和受众在空之前开放,使教育成为可持续消费的开放资源。微课改变了沿用多年的经典课堂教学组织,使得课堂教学支离破碎、分散。翻转课堂更像是传统课堂教学和技术整合教学的混合形式,代表了两种范式之间的过渡策略。时间和空这两个变量的开放无疑对外语教育产生了深远的颠覆性影响。

后一种方法将成为“网络附加”语境下外语教育学科的方法论范式。由于教学时间、空、受众和资源的整体重组,方法论范式的变革将成为外语教育不可逆转的趋势。与以往规范教学过程、优化教学效果的改革要求不同,“网络+”背景下的后方法教学将寻求“语言-课程-技术-人”四维学科内涵的平衡和优化组合方案,破解经典方法论的教学范式和操作过程,寻求“教师授权”和“学生授权”双重理念下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技术应用的深度契合和应用创新。后方法时代的方法将超越方法论时代方法的规范和应用,消除反方法时代方法的断裂和融合,追求方法的超越和创新。在方法论演进的过程中,技术将成为显示率和贡献率最高的影响变量之一。

从交叉到协同的跨学科互动

跨学科互动和相互学习是现代学科发展的基本特征。外语教育技术是语言学、教育学和教育技术交叉融合形成的一门学科。在“网络附加”背景下的外语教育谱系中,哲学、语言学、文学、文化、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教育技术、计算机科学、认知科学、社会学、伦理学等学科都将与外语教育一起发展。哲学、社会学、伦理学等。将为外语教育学科的发展提供语言哲学和教育伦理指导。语言学、文学和文化为外语教育学科提供学科知识(CK)支持,使该学科获得全方位、立体化的学科知识内涵。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提供教育知识输入;教育技术、计算机科学和认知科学为学科教育技术知识提供支持。各学科将在互动、交流、互学的基础上共同发展,共同构筑“网络时代”多彩的学科前景。

在“互联网+”的背景下,技术不仅从学科工具上升到学科内涵,丰富和拓展了外语教育的学科生态网络,而且与学科知识、学科教学知识、技术使用者、学科方法论等形成了一个教学共同体。,促进外语学科时间空的延伸和开放,促进与相关学科的相互学习和整合,引发学科范式的深刻变革。

大家都在看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