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资企业和大陆企业的不同
只有知识产权可以取代真正的金银的时候到了!昨日(30日),上海知识产权局与十家银行签署了《推进上海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协议,银行应积极为具有发展潜力的创新技术企业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市知识产权局将提供必要的业务指导、政策支持、信息供应和服务支持。双方将共同探索面向市场运作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新模式。
值得一提的是,上海首款纯知识产权评估融资贷款产品也在活动现场展出。这种不需要政府和保险公司“背书”的质押融资产品一度引起许多企业的关注。
银行最青睐“硬核技术”承诺
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是指企业或个人经评估后,以合法拥有的专利权、商标权和著作权财产权作为担保向银行申请融资的一种相对较新的融资方式。业内人士称,这种方法是为一些资本需求巨大的“轻资产”科技企业“量身定做”的。
台资企业和大陆企业的不同
与市知识产权局签约的10家银行是中国工商银行上海分行、中国银行上海分行、交通银行上海分行、上海银行、上海农业银行、浦东发展银行上海分行、招商银行上海分行、兴业银行上海分行、江苏银行上海分行、杭州银行上海分行。
兴业银行相关负责人表示,授信额度主要根据企业的经营状况、绩效能力和营运资金要求,结合质押知识产权的质量和处置难度来确定。最高可达银行认可的评估机构评估价值的40%,最高可贷款3000万元。“技术获得的‘硬核’越多,信用额度越高。例如,通过抵押发明专利更容易获得贷款。”
上海知识产权局局长芮文彪表示,自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家知识产权局和国家版权局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通知》以来,上海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发展迅速。今年1月至10月,国家知识产权局上海分局共受理专利质押融资合同65份,涉及专利196项,质押金额9.8亿元,同比增长82%。
建立全新的评价模型,重视企业的“潜力”,而不是固定资产。
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并不是什么新鲜事。早在2004年,上海就启动了相关试点项目。然而,与房地产和机械等有形资产相比,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难以评估和流通,因此不受银行青睐。过去,为了走完这条路,企业往往必须在银行放贷前找到政府资金和保险公司“背书”。因此,昨日,中国工商银行与上海容止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联合推出首个纯知识产权评估质押融资贷款产品,一经推出便引起高度关注。
据悉,工行为轻资产科技型企业创建了全新的评估模式。在这个评价体系中,评价企业质量的维度不是固定资产和盈利能力,而是核心团队能力、企业研发能力、借款能力、行业地位等。相关官员告诉记者,在新的评估模式下,一家研发医用和工业高分子材料并拥有54项发明专利的企业被评为“2A+”,而如果用传统方法评估,该企业的评级为“一般”。上个月,一笔400万元的贷款已经发放。
台资企业和大陆企业的不同
科学建板企业上海卓凡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左军表示:“我们是轻资产公司,企业最大的资产是人。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解决了我们的许多担忧,使我们能够毫不分心地深入技术领域。”
第三方组织帮助银行降低“风力控制”风险
业内人士表示,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成功的关键是减少银行对“风控”的担忧,引入第三方知识产权服务机构,这将有助于提高贷款准确性。
作为工行的“外援”,上海容止共同参与了首个纯知识产权评估质押融资贷款产品的设计和管理。公司总经理余晓庆表示,他们向银行提供了一份关于企业知识产权的综合评估报告,为贷款决策提供依据。“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来找我们”。
为了让更多的银行拥有专业的知识产权评估团队,昨天还成立了“上海知识产权金融服务联盟”。该联盟旨在为知识产权金融工作提供政策交流、业务协调、信息对接、价值评估和法律风险控制等服务。
作者:沈旭沙
编辑:沈旭沙
责任编辑:任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