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资企业和大陆企业的不同_生态环境部:重污染天气可对企业采取不同减排措施

中国财经网12月2日讯——生态环境部发言人刘友斌日前表示,根据“多排放多减排、少排放少减排、不排放不减排”的原则,在重度污染天气期间,企业将采取差异化减排措施。

在生态环境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有记者问:今年秋冬,生态环境部发布了加强应对重污染天气和压缩紧急减排措施的指导方针。它特别提到关键行业和企业分为三个层次:甲、乙、丙。这三个层次的标准是什么?如何确保其公平性?

刘友斌说,在空气污染防治中,越来越强调依法治污和精确治污。为了更好地保护人民健康,积极应对重污染天气,2019年7月26日,生态环境部发布了《关于加强减轻重污染天气污染应急措施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首次提出绩效分级和差异化控制,鼓励“先进”带动“落后”,推动重点产业加快升级进程,全面降低区域污染物排放强度。

刘友斌指出,《指导意见》从工业设备、污染控制技术、无组织控制、监控水平、排放限值、运输方式等方面对钢铁、焦化等15个重点行业的绩效进行了分级。重点行业分为甲、乙、丙三级。根据“多排放多减排、少排放少减排、不排放不减排”的原则,在重污染天气采取差异化减排措施。原则上,甲类企业在生产技术和污染控制水平上基本上属于国家一级和行业领先水平,是同行业企业升级改造的典范。

生态环境部还免除了重点区域城市的超低排放燃煤电厂和铁路专用线的严重污染天气应急控制。拥有先进技术和高效污染控制设施的新兴产业、战略产业和民生保障的万多家企业被列入安全企业名单,未采取或仅在高水平预警下采取应急控制措施。

刘友斌表示,企业绩效的分级应按照“短板原则”进行,分级时应满足等级指标中规定的各项要求。当企业涉及跨行业、跨流程操作时,以所涉及行业或流程的不良绩效评级为准。

刘友斌表示,目前,各地已经完成了企业绩效的分类认定,相关结果将由省级相关主管部门公布。在严重污染天气预警期内,甲类企业和安全免检企业将免于采取停产、减少监督检查次数、避免“坏硬币压出好硬币”的措施。

刘友斌表示,下一步,生态环境部将坚持绩效分类和差异化控制,细化重点行业绩效分类标准,使应急减排措施更加细化和科学,最大限度地减少重污染天气对人民正常生产生活的影响。(责任编辑:赵嵘)

大家都在看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