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年经济增速提升_经济结构继续优化 增长质量持续提升——专家学者点评2019年上半年主要经济指标

资料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全年经济增速提升

7月15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2019年上半年的主要经济数据。据初步测算,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为4593.3亿元,同比增长6.3%。专家学者认为,消费结构升级步伐加快,投资增长趋势稳定,结构优化,产业发展保持良好势头。总体而言,在供给方面的结构改革推动下,中国经济结构继续优化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

经济转型升级效果明显。

《经济日报》记者陈郭靖

7月15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第二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6.2%,上半年增长6.3%。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Lian Ping)表示,在全球经济增长放缓、不确定性增加的情况下,中国第二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速较第一季度放缓了0.2个百分点。然而,从6月份的数据来看,投资、消费和工业增加值都已稳定和反弹。例如,6月份投资需求稳定,上半年投资增速比前5个月快0.2个百分点。其中,上半年制造业投资增长3%。尽管增长率相对较低,但已经连续两个月反弹。

“从长远来看,随着经济运行进入转型升级阶段,近年来经济增长适度放缓是正常现象,重点是经济增长质量不断提高。”连平说。

数据显示,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取得显著成效,增长质量不断提高。上半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54.9%,比去年同期增长0.5个百分点,比第二产业高1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60.3%,比第二产业高23.2%。规模以上产业中,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保持快速增长。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7%,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9%、1.7%和3%。

连平认为,目前中国经济仍在合理区间内运行,供给方面的结构性改革和宏观政策的反周期调整正在逐步释放其效应。他预测下半年的经济运行将继续保持稳定和发展。受外部不确定性影响,经济运行可能会波动,但不会超过6%至6.5%的目标范围。

连平建议,下半年宏观政策的反周期调整应适度加大,以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范围内。在财政政策方面,下半年将全面实施2万亿元的减税和收费,以减轻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的负担。要充分发挥地方政府特殊债券在扩大需求、稳定增长中的作用。我们可以考虑扩大特殊债券作为项目资本的范围。在货币政策方面,适当的边际放松可以在适当的时候考虑,以增加有针对性的支持。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刘向东;

投资增长趋于稳定结构优化

《经济日报》记者李雄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今年上半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民)为2991亿元,同比增长5.8%,比前五个月增长0.2个百分点。从环比速度来看,6月份固定资产投资(农民除外)增长0.44%。其中,固定资产民间投资1802.8亿元,同比增长5.7%,比上五个月增长0.4个百分点。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刘向东表示,上半年投资增速趋于稳定,主要体现在私人投资、制造业和基础设施投资的下降,这些投资得到遏制并开始回升。一般来说,主要有三种“稳定性”,即市场预期的稳定性、新订单的稳定性和投资信心的稳定性。

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三大投资基本表现来看,房地产投资自去年以来保持较快增长,增长率约为10%,上半年略有下降,至10.9%;过去五个月,上半年基础设施投资略有加速,而制造业投资在过去两个月略有加速。

在增长率稳定的同时,投资结构也呈现优化趋势。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生态保护、环境治理、教育等短板领域投资同比分别增长48.0%和18.9%,比总投资增长42.2%和13.1%。高技术制造业和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分别同比增长10.4%和13.5%,增速分别比总投资快4.6%和7.7%。

根据刘向东的分析,投资稳定的外部原因是中美贸易摩擦、全球货币政策放松和外资回流等不确定性减弱。内部原因是中国宏观经济基本面没有根本变化。短期内,将加强“反周期”调整,强化财政政策以提高其有效性,货币政策将适度收紧。随着政策的实施,其效果将继续显现。从长远来看,中国消费升级带来的需求依然强劲,城市化进程远未结束,改革开放的红利仍需充分释放。

“下半年或全年的投资增长率预计将稳定在6%以上,尤其是目前4.1%的低增长率。随着金融投资的增加,预计基础设施投资的增长率将在很大程度上反弹,而制造业和私人投资的增长率已经反弹。”刘向东说。

北京大学国家经济研究中心主任苏健:

工业发展保持良好势头

《经济日报》记者董碧娟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最新数据,上半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0%,比第一季度下降0.5个百分点。6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3%,比5月份增长1.3个百分点,同比增长0.68%。

“今年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3%,制造业增加值增速比国内生产总值快0.1个百分点。如果我们看看制造业的具体类别,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已成为上半年整体工业增加值的新驱动力。”北京大学国家经济研究中心主任苏健说。

具体而言,上半年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7%,比规模以上产业增长1.7个百分点。高新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0%,比规模以上产业增长3.0个百分点,占所有规模以上产业的13.8%,比去年同期增长0.8个百分点。

据苏建分析,“从相关配套服务来看,前五个月,战略性新兴服务、高科技服务和科技服务的营业收入分别增长12.5%、12.3%和12.0%,高于所有规模以上服务分别增长2.4%、2.2%和1.9%的速度,保持快速增长。以上综合表明,上半年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势头强劲。

苏建认为,今年上半年高新技术产业的良好表现主要归功于投资的快速增长。“相对较高的投资增长率推动了高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成为上半年国内产业发展的最大亮点。”根据苏建的分析,其背后的投资动机主要来自内部和外部因素:一方面,供给侧结构改革得到深入推进;另一方面,优化经济结构仍然是当前宏观调控的主要途径;另一方面,它是由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驱动的。例如,在整车销售负增长的情况下,新能源汽车仍能相对快速增长,从而改变企业的投资动机。外部因素主要是中美经贸摩擦,迫使国内企业增加对高科技产业的投资,以摆脱外部依赖。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研究所国际贸易研究室主任赵平:

消费结构升级步伐加快。

《经济日报》记者金曜

国家统计局的最新数据显示,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9521亿元,同比增长8.4%,比第一季度增长0.1个百分点。

"上半年,消费增长率走出低谷,呈现逐月增长的趋势。"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研究所国际贸易研究部主任赵平表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月份增长7.2%,5月份增长8.6%,6月份增长9.8%。增长率不断提高,表明消费增长的动力非常强劲。

一方面,消费能力稳步提高,特别是中等收入群体,他们的收入增长较快,消费能力充足。“2019年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名义同比增长8.8%,中等收入群体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0%,显示中等收入群体收入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中等收入群体有两大特点:一是收入水平相对较高;其次,它的消费意图最强烈。中等收入群体收入的快速增长意味着未来消费增长的潜力非常大。”赵平说道。

另一方面,消费将强劲,消费结构升级步伐加快。赵平认为,今年上半年,中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5,294元,人均消费支出达到10,330元,这表明中国居民约有三分之二的收入用于消费。

在消费意愿强烈的同时,消费结构呈现出明显的趋势,即实物消费增长率较高,但实物消费比重下降,服务消费的增长率和比重继续上升。

赵平表示,这意味着消费结构升级步伐加快,从以实物消费为主转变为实物消费和服务消费并重。

同时,消费者渠道创新的特点突出,线上线下一体化趋势明显。“今年上半年,全国实物商品在线零售增速高于全国在线零售增速,主要是因为许多实物零售企业开始探索线上线下整合的发展模式,而原有的在线电子商务公司也在尝试探索向线上线下延伸,通过线上线下整合和交叉销售进一步扩大在线销售增长。”赵平说道。

赵平认为,未来消费增长将呈现稳定快速的增长趋势。消费已经走出低谷,进入上行之路。受短期因素影响,月增长率可能会有波动,但总体增长率将保持相对较快,总体趋势将相对稳定。

商务部研究所对外贸易研究所所长梁明;

外贸预计全年稳步增长。

冯启宇,《经济日报》记者

以美元计算,今年上半年中国对外贸易出口增长了0.1%。商务部研究所对外贸易研究所所长梁明表示,这一成就是在世界经济放缓、全球经济和贸易摩擦加剧之际取得的。虽然增长率不高,但来之不易。

首先,2018年中国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12.6%,达到创纪录的4.62万亿美元。今年年初以来,中美贸易摩擦对全球价值链、产业链和供应链的影响不断显现,并开始影响全球贸易。今年上半年,在进出口规模基数高、全球贸易环境恶劣的情况下,中国出口实现了小幅增长。其次,从全球角度来看,今年上半年,许多国家的出口呈下降趋势。例如,今年前五个月,韩国出口下降7.4%,日本出口下降6.2%,美国出口下降0.14%。

上半年,外贸进出口结构在规模稳步增长的基础上得到充分优化。私营企业占外贸出口的50%以上,上半年出口大幅增长。同时,一般贸易比重稳步上升,出口达到59.9%。此外,商品结构、区域结构和国家结构都在优化。今年上半年,中国对美国出口下降8.1%,对东盟、欧盟、日本等国家出口呈现增长趋势。

梁明认为,自2018年以来,中国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稳定对外贸易的措施。最近,国务院常务会议还提出了进一步稳定对外贸易的措施,包括完善财税政策、加强金融支持、加快发展新的贸易方式、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等措施。这些措施非常有针对性。从下半年来看,仍有许多稳定外贸的政策储备。

梁明说,总体而言,我国出口商品的价格竞争力和商品竞争力非常强,许多国家仍然需要购买我们的商品。即使全球经济放缓,中国多元化的出口和价格仍能满足绝大多数国家的需求。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很好地把握了外贸出口的正增长。

中国金融科学院研究员李程伟说:

总体就业形势保持稳定。

曾金华,《经济日报》记者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上半年全国城镇新增就业岗位737万个,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67%。6月份,全国城市调查失业率为5.1%,比上个月上升0.1个百分点。

「今年上半年的就业数据延续了第一季的趋势。总体而言,就业形势保持稳定,主要就业指标在合理范围内运行。”中国金融科学院研究员李程伟说。

统计显示,第二季度末,农民工总数为1.8248亿人,比去年同期增长226万人,增长1.3%,比第一季度增长0.1个百分点。“农民工农村劳动力的增加表明经济吸纳劳动力的能力正在提高。”李程伟说。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在宏观层面优先考虑就业,旨在加强各方重视就业和支持就业的方向,重新界定就业与增长的关系。从就业入手,稳定就业,保障增长,这对稳定就业具有重要意义。”李程伟表示,在政策协调方面,今年积极的财政政策大力促进就业和创业,大幅增加就业补贴资金,实施国家包容性就业和创业政策,支持大学生、农民工和退役士兵等重点群体就业。

与此同时,中国经济保持总体稳定、稳步发展,发展韧性不断增强,大规模减税政策红利不断释放,大学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稳步推进,职业技能培训进一步实施,公共就业服务活动有序开展,推动就业形势保持总体稳定。

他说:「仍有许多外部不明朗因素,经济正面临新的下行压力,就业情况仍然复杂。从微观层面看,存在一些结构性就业问题。例如,大学生毕业季节带来的就业压力也将在经济转型升级和能力转移过程中带来一些就业压力。目前,中国经济继续保持稳定和强劲的经济弹性。下一步是通过继续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政策,促进大学毕业生和农民工等重点群体的就业,以保持就业形势的总体稳定。”李程伟说。

大家都在看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