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保监会监管什么业务_中小银行风险、网贷机构处置、助贷业务监管 银保监会全部回应

银保监会监管什么业务

金融协会(北京,记者李宇)消息:近日,银行业特别是中小银行的风险事件引起了广泛关注。11月6日,国务院财政委员会第九次会议召开。它再次提出重点支持中小银行通过多种渠道补充资本,并首次提出从根本上解决中小银行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

中小银行的整体发展如何?处理个别银行风险事件怎么样?净贷款机构的进展和下一步计划是什么?监管部门对贷款援助机构的监管方向和态度是什么?银行业为小型和微型企业服务的下一步是什么?

11月12日,中国保监会首席风险官、发言人兼办公室主任肖袁琪、副参谋长余云、普惠金融部主任李俊峰、统计信息与风险监控部副主任刘志清、城市银行部副主任刘荣、农村银行部副主任季艳梅等6位中国保监会相关部门负责人出席了记者招待会,回答了上述所有问题。

风险得到全面控制,所有风险情况都已掌握。

11月12日,中国银监会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第三季度末,银行业总资产达284.67万亿元,同比增长7.69%。负债总额260.79万亿元,同比增长7.20%。不良贷款率为1.86%,拨备覆盖率为187.63%,资本充足率为14.54%,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0.85%。

刘志清表示,总体而言,银行业继续保持稳定运行,业务规模增长更加合理,结构进一步优化,银行体系应对外部冲击的灵活性更大,风险总体可控,服务实体经济的质量和效率提高。

「银行业信贷资产的质素大致稳定。今年,金融机构继续加大处置不良贷款的力度。今年前三个季度,共处置不良贷款1.4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1765亿元。”刘志清补充说,一些相关指标正在改善。高风险影子银行业务持续下滑,特别是监管套利渠道业务进一步压缩。

肖袁琪还表示,中国银行业整体运行稳定,风险可控。经营监管指标在合理范围内,部分指标远高于监管要求。与此同时,小袁琪说,由于各种原因,个别组织确实存在一些问题,其中一些问题更为突出。它们主要与经济周期以及组织自身的管理和治理缺陷有关。在发展的过程中,他们追求的是大、完整和快速。

“关键是,现在我们对整体风险、单个机构的风险和不同领域的风险有了非常清晰的把握。作为监管机构,了解风险水平有多高非常重要。与此同时,针对这些风险采取了一些措施。这些措施正在减少,一些结果非常快,”小袁琪强调说。此外,监管当局对预防和处理风险非常有信心,而且手段丰富。

例如,营口沿海银行和宜川农业商业银行,已经动荡了一段时间,被引入为零星事件,主要是谣言造成的。在各方的合作下,两家银行现已恢复正常运营。“银行业是一个敏感的行业。我们希望媒体能客观合理地报道。我们应该尽力避免耸人听闻,不要误导他人,”刘荣说。

关于风险银行的处置方式,刘荣表示,从理论上讲,银行可以通过多层次的方式化解风险:首先,银行通过补充资本来调整自身,消化自身,提高抵御风险的能力;第二,重组;第三是并购。第四,借助外力接管,如承包银行;第五,破产,但这种方法在世界上相对罕见,因为银行的执照仍然有价值,主要是通过并购。

小袁琪表示,目前该行资金补充渠道畅通。中国保监会、央行和证监会统一安排对银行发行资本补充工具进行全面审批,使银行能够决定何时何地发行资本补充工具,加快银行发行资本补充工具的审批速度。

网上贷款机构的处置以清算为目标,取款为主要方向。

数据显示,自互联网贷款专项整治工作启动以来,同业拆借等互联网金融行业的风险不断趋同,互联网贷款领域的风险状况得到根本改善。截至10月底,包括全国实时监控在内的运营机构数量已降至427家,比2018年底下降了59%。贷款余额比2018年底下降了49%,贷款数量比2018年底下降了55%。该行业的机构数量、贷款规模和参与者数量已连续16个月下降。

“中央政府高度重视互联网金融风险监管,要求坚决、彻底、持续地开展P2P贷款风险专项监管,打硬仗。同时,应研究建立互联网金融监管的长效机制,”李俊峰说。

李俊峰表示,下一步,P2P贷款专项整治将目标明确、方向明确、手段多样。以清理空气为目标,以退出为主要方向,以“三个减少”为主要出发点,以法律法规分类处置为主要手段,在一段时间内完成P2P贷款专项整治的阶段性任务。

“对于封闭式机构,要加快资产处置,特别是要依法建立公开、公平的处置机制,让投资者了解具体情况;对于退出机构,它们应该按照明确的时间表退出,并尊重投资者。对不参与实时监控系统的机构,应限期停止新的招标,限期退出市场。对于427家网上经营的机构,每家都必须在年底前完成分类处置。一些资本实力雄厚、金融科技基础一定、内部控制能力良好的机构将推动其自愿转移到小额网上贷款公司,一些有资质的机构也可以转移到消费金融领域的特许金融机构。”

贷款援助业务是开放的,银行应掌握核心业务。

关于贷款援助业务的监管方向,肖袁琪表示,监管部门正在密切监控贷款援助业务的运作,包括交易对手。

“目前,有一些银行机构、第三方机构或金融科技企业与贷款机构有一些资金和技术合作,包括对小型和微型企业的贷款,各取所需。一方面,监管当局在这方面相对开放,允许在商业运作中进行一些创新,”小袁琪说。

另一方面,小袁琪还强调,中国保监会也密切关注“贷款援助”业务的潜在风险,如技术安全风险、KYC风险、声誉风险等。无论什么业务,银行都必须掌握自己的核心业务,如合规、风险控制等。

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有了新的发展,在六个方面有所改善。

今年以来,为解决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各银行在推进普惠金融方面取得了巨大进展和成效。然而,也有一些争议。李俊峰说,在当前解决小微企业融资困难和成本高的过程中出现了新的情况和问题。市场上争论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小型和微型企业信贷的快速增长能否持续?二是各种银行机构能否在小微金融市场形成差异化竞争;第三,小微企业的成本降低目标能否尊重市场规则;第四,小微金融爆炸性增长的风险可控吗?第五,小微金融激励机制能否有效地传导到基层。

对此,李俊峰表示,监管部门将根据问题定位及时调整和完善监管措施。下一步将主要从以下六个方面进行改进和调整:

一是坚持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商业可持续性的基本原则。下一步是建立一个为小型和微型企业提供金融服务的长期机制。建立长期机制应该从外部促进转变为自身机制。银行愿意并且敢于这样做。

二是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展“十万企业进军”工作。在早期阶段,中国保监会在五个省开展了相关试点项目。中国保监会11月2日正式发布通知,希望用五个月时间倡导各银行开展银企对接工作,积极对接企业,使银行主动深入基层,了解辖区内所有小微企业的金融姿态,形成银企良性互动。

三是对商业银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实施差异化监管政策。目前,中国保监会正在制定商业银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监管评估办法,目前正处于征求意见阶段。最初,世行使用了太多的增长指标和数量指标。下一步是加强对商业银行的综合评价,使商业银行能够实现差异化竞争,对不同的银行提出不同的要求。

四是引导银行改革小微企业贷款方式,特别是增加信贷比重,降低银行贷款对抵押品的依赖,合理设定贷款期限,完善贷款展期制度,提高贷款周转效率,特别是加大对首次借款人的挖掘和服务,做大蛋糕,不要向小户发放过多信贷;

五是进一步加大对不规范经营行为的查处力度,严厉查处银行业金融机构对小微企业的不合理收费、违法收费、变相收费等问题,进行立法改革,切实减轻企业负担。

六是优化外部环境,进一步加大对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财税支持,推广地方政府整合信用信息服务的经验,加快建立跨部门信息整合共享机制,推广地方政府开展综合信息服务的先进经验。

大家都在看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