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闻报道,截至12月7日中午12时,兰州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兰州布鲁氏菌兽医研究所的317名师生进行了检测,其中96名血清学阳性,均为隐性感染,无明显症状。目前,各项监测和处置工作正在有序进行。
兰州兽研所动物
兰州兽医研究所官方网站对此作出回应。
布鲁氏菌病是由革兰氏阴性兼性胞内寄生虫布鲁氏菌病引起的人畜共患病。它也是中国的地方病,主要分布在内蒙古、东北、西北等地区。
布鲁氏菌病是人畜共患病,表明兰州兽医研究所的师生是从动物身上感染的。具体而言,该研究所口蹄疫防治技术小组的教师和学生受到感染。一些学生贴出他们通过动物实验感染了布鲁氏菌。然而,具体调查情况尚未披露,需要确认。
从布鲁氏菌病的预防历史来看,人们感染布鲁氏菌病主要有三种途径。一种是直接接触患病动物、尸体、器官和肌肉、骨组织或动物排泄物;第二种是食物传播,如饮用生牛奶或烹饪生熟砧板。第三,呼吸道感染,如吸入被布鲁氏菌污染的液滴和灰尘。
兰州兽医研究所现在有一大批专业人员同时被感染。可以推测实验室工作人员可能违反了规定或没有遵循标准程序。如果严格遵守规范和程序,实验者不太可能感染布鲁氏菌。
事实上,初步调查显示,实验室安全管理确实存在漏洞。此外,2010年底,东北农业大学爆发布鲁氏菌病感染,也是由于实验室安全管理的疏忽。当时,一些教师非法购买了四只未被隔离的山羊作为实验动物,没有严格按照标准和规范来指导学生和进行有效的保护。一系列非法行动导致该校27名学生和1名教师被诊断患有布鲁氏菌病。现在看来,从过去吸取的教训没有很好地总结出来。
根据实验动物微生物控制标准,动物安全可分为四个等级:普通动物、清洁动物、无特定病原体动物、无菌动物或杂食动物。即使是最低水平也需要消除人畜共患病和人畜共患病的病原体。
然而,兰州大学的一些做过实验的学生说,做实验的动物是动物研究所各研究小组的学生购买的老鼠。购买后,研究小组将不对小鼠进行病原体检测,而是直接进行实验。此外,这种情况相当普遍。因此,这一事件提醒我们需要加强实验室的检疫环节和程序。科研人员应该根据他们的物种特征给购买的实验动物添加检疫链接。
兰州兽研所动物
另一方面,《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对实验室操作安全有全面的规定,要求实验室穿戴从帽子到袜子的口罩、头罩和连体实验服,实验服的纽扣为双层,手套必须套在袖子上,防护眼镜也必须戴在脖子上。
然而,兰州兽医研究所在这些方面也有疏漏。所有的学生都说,当他们认为他们操作的动物实验没有额外的风险时,他们有时只穿白大褂和戴手套,采取最基本的保护措施,而不戴口罩或护目镜。
这也意味着,无论谁参与实验室工作,他们在上岗前都必须接受安全培训。目前,北京一些大学和科研机构要求参与动物实验的学生和工作人员事先接受特殊培训。此外,在取得北京实验动物从业人员执照并进入实验室工作之前,必须进行检查。这种做法应该在全国推广。
此外,布鲁氏菌的分离培养和动物感染实验应在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进行,废物(枪头、口罩、手套等)。)在实验过程中应在高压下灭菌后再进行无害化处理。
同时,如果发生事故,应该进行紧急处理。例如,应根据高致病性微生物泄漏应急预案采取措施。感染者应及时就医,进行规范的科学治疗,隔离观察接触者。现在,中国农业科学院已经启动了应急预案,并向兰州兽医研究所派出了一个工作组提供帮助。工作重点包括救治受感染人员,协助政府相关部门尽快查明疫情来源,尽快完成突发安全隐患调查。
我希望兰州兽医研究所96人感染布鲁氏菌病的事件能够敲响警钟,为今后预防布鲁氏菌病提供有益的原则、经验和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