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标题关键词“南水北调河北五周年”一条运河连接南水北调赵岩

资料来源:长城网

南水北调中线调水量五周年

一条运河将把水引向北方。河北省水利厅地图。

长城网讯(记者王林鸿、新和宁)2014年12月12日,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跨世纪工程”正式投入运营。在过去的五年里,清澈的河水沿着运河向北流淌,穿过鄂北和中原,流入华北平原,有效缓解了河北的缺水状况,为建设美丽的河北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供水58.3亿立方米,受益人口1982万,地下水位下降趋势减缓,河湖生态环境明显改善...赵岩广大地区一度干涸的河湖得到复兴,受灾地区人民的幸福感和成就感大大增强。

"我们喝了甜的长江水."

“我们过去常常用带水桶的三轮车从离家两三英里远的井里打水。如果水中氟含量高,水的味道就不好。”谈到饮用水,衡水市枣强县普路屯村71岁的村民高迎春深受感动。"现在,我们村的每个家庭都有自来水和甜美的长江水."

枣强县位于黑龙江流域,水资源稀缺,浅层地下水苦咸,深层地下水氟含量高。由于长期饮用高氟地下水,该地区许多儿童过去都有氟斑牙,有些成人也有不同程度的氟斑牙枣强县水利局副局长赵勇告诉记者。

南水北调工程的供水为解决水中高氟问题提供了机会。枣强县实施农村生活水源置换工程,彻底摆脱了当地居民饮用高氟水的困扰。

南水北调中线调水量五周年

枣强县的家庭喝长江水。王林鸿照片

穿过千山峡谷,南水北调一路奔流至河北。这不仅从根本上缓解了项目沿线城镇水资源的短缺,也让更多的居民能够饮用到优质的水。

“通过合理调度,分批分流生态用水,向重点河流供应生态用水,增强水体自净能力,修复生态环境。同时,地下水资源得到了保护,采矿和补偿之间的平衡已初步实现。”衡水市水利局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

像普鲁屯村的村民一样,邢台市清河县东高庄村的村民也享受到了今年7月南水北调带来的“福利”。

“过去一直喝地下水,直接喝也会心烦。现在村民们已经喝了河水,孩子们再也不会有氟斑牙或氟骨症了。”茶馆村的村民郭女士告诉记者。

经过长途跋涉,南水北调工程清河县地表水厂的河水经过过滤、消毒、灭菌等自动化设备处理。水泵加压后,水直接输送到村民家中。

南水北调中线调水量五周年

枣强县南水北调工程地表水厂水泥滤板。王林鸿照片

不仅清河县,还有邢台,南水北调也流入了数百万家庭,会泽人口超过700万。“自从使用长江水以来,家里的水壶基本上没有水垢。此外,河水味道很好。烹饪和泡茶与瓶装水没有什么不同。”住在临城县晋江区的王阿姨告诉记者。

水是生命之源,优质水是民生之本。使用河水后,河北省居民的共同感受是清澈、甜美、规模小。省水利厅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随着配套项目的完成,全省受水区将逐步切换水源,预计到2022年,部分人饮用高氟水的历史将完全结束。

一条连接南北的运河滋润着大地。一条运河吸引着密切的情感并渗透到心脏。

截至今年10月31日,河北省南水北调工程受水区已涉及91个县(市、区)、26个工业园区和138个供水目标,惠及1982万人。在石家庄、邯郸、保定和衡水等主要城区,南方供水占75%以上,沧州占100%。

南水北调中线调水量五周年

滹沱河生态修复一期藁城段2号溢流堰王林鸿照片

"当水来的时候,整个生态发生了变化."

南水北调不仅保护饮用水,也保护生态。

它不仅是一条简单的输水线路,也是一条贯彻“节水优先”和诠释“生态文明”的发展线路。

不久前,位于河北省石家庄市的滹沱河,经过20年的流逝,再次展现出生机勃勃的生机,绿树荡漾,成为人们看水玩耍的好地方。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管理局河北分局石家庄管理处副处长曹明泽表示,自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投入运行以来,滹沱河补水量已超过7亿立方米,两岸10公里以内的地下水位大幅上升,增幅最大达到1.91米。

“你看现在,河水清澈了,周围的环境也越来越好。如果你在天气暖和的时候来,你会看到许多居民沿着河边散步。”正定县居民石指着滹沱河告诉记者。

现在,滹沱河周边的生态效益已经转化为经济效益。大量游客的到来给当地人带来了新的商机。“餐馆老板、小吃小贩和旅馆的数量正在逐渐增加,每个人都开始盈利。”

在滹沱河生态旅游景区东北170公里外,冬季白洋淀湿地公园闪闪发光。

最近,在白洋淀湿地保护区进行生态巡逻的工作人员惊喜地发现了13只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鸟类——白琵鹭。他们说这是近年来观察最多的枪击事件。一切都源于水,“当水来临时,整个生态系统都会改变。”

这些变化是南水北调生态补水效益的缩影。

南水北调中线调水量五周年

白洋淀生态补水后。河北省水利厅制图

2018年9月,水利部和河北省政府联合启动了华北地区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试点项目,利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为河北省滹沱河、滏阳河和南珠马河三个重点试点河段补水。

截至今年8月底,三条试点河流补水总量为14亿立方米,其中8.7亿立方米分流,超过水利部设定的7500-10亿立方米的目标。“华北明珠”白洋淀今年新增水量3.3亿立方米,水位保持在6.5米以上。

河道回流,地表水与地下水良性循环逐步恢复,有效遏制了河北省地下水位的快速下降河北省水利厅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

监测结果显示,截至今年10月底,河北省地下水超采区浅层地下水位平均深度为1880万,比去年同期下降了0.24万,下降了一半。全省深层地下水位平均深度为55.57米,比去年同期下降0.83米,下降3/4。其中,邯郸市、唐山市、石家庄市、邢台市和辛集市都出现了去年同期的反弹。

"爱河流就像爱你的眼睛一样."

数千英里的运河开始了。让人们饮用甘甜清澈的河水,“安全”一直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管理局河北分局的重点。

南水北调河北段总长度382公里,位于确保京津供水的特殊“咽喉”。始于河北省和河南省交界处邯郸市磁县漳河北岸,止于保定市满城区港头隧道。南水北调配套工程模式是以总干渠为骨架,供水管道为“两条垂直线、六条水平线、十座水库”的主线。

为了保证河水的流速,同时扩大生态效益,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施工选择明渠开挖。运河两岸种植的“狗牙根”和“鸡爪草”生命力强,固土能力突出,守护着运河的长坡。

南水北调中线调水量五周年

南水北调工程滹沱河倒虹吸。河北省水利厅制图

保持良好的渠道,但也要“水质关闭”。南水北调中线河北段共有13个自动监测站、1个水质中心和4个实验室,实现水质自动采样、自动监测、自动传输和监测数据上传。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管理局河北水质监测中心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南水北调工程投入运行后,他们通过自动监测和日常监测不断完善水质安全风险防范体系。

同时,建立水质科技创新体系,加强水质保护研究试点项目,研发新的设备和设施,带动水质保护技术的发展。自2014年12月供水开始以来,中线总干渠水质稳定达到或超过地表水二级标准,满足供水要求。

南水北调中线调水量五周年

在滹沱河巡逻的工作人员。王林鸿照片

参与水质保护的不仅仅是南水北调工程的工作人员。“现在,人们的水保护意识正在逐步提高。走路时,他们会捡起垃圾,停止不文明现象。”正定县南大张村村长东董浩正在滹沱河巡逻,他告诉记者,“每个人都像爱自己的眼睛一样爱干净的运河。”

大家都在看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