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12月12日电据国家发展改革委网站消息,包括国家发展改革委在内的九个部门近日联合发布了《关于改善假日旅游环境、促进旅游消费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该意见指出,应努力实施雇员带薪休假制度,促进非高峰旅行。
根据《意见》,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挖掘文化旅游消费潜力的意见》(国办发〔2019〕41号),进一步缓解节假日集中出行造成的交通拥堵,优化节假日出行环境,促进旅游消费,不断推进我国旅游业优质发展,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特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年假属于带薪休假嘛
信息地图。海南日报记者张杰照片
改善交通基础设施,优化假日旅游环境
——提高高等级公路网交通效率。完善高等级公路网建设,加快高速公路待建路段建设和交通拥堵路段扩建改造,优化主干道与城市道路连接,在现有基础上合理提高路网运营能力。加快高速公路电子收费系统的推广,提高收费站的交通效率,加强电子收费系统的应用和服务,方便公众出行。
——增强高速公路的配套服务功能。合理优化高速公路服务区和停车区布局,完善服务设施,拓展有条件服务区的信息查询、票务服务、特色产品销售等功能,因地制宜提供多元化服务。加强高速公路应急设施的安全建设,提高高峰时段和恶劣天气的应急处理能力。探索高速公路服务区派出所建设,建立健全警务工作机制,维护公共秩序,保障群众安全。
——加快高速公路与风景名胜区连接道路建设。在高速公路规划建设中,应充分考虑与重点风景名胜区连接道路的衔接,完善交通诱导标志的设置,在与风景名胜区相邻的国道、省道交汇处、服务设施和重要交叉口合理设置旅游交通诱导标志。
-改善公共交通支持服务。节假日期间,机场航站楼、旅游集散中心、景区换乘站等重点区域将增加临时衔接交通,有效提高主要旅游交通枢纽的集散能力。提高热门景区公共交通的可达性和便利性,优化节假日公共交通能力供给,探索旅游交通公共平台建设,促进景区门票与城市公共交通服务一体化,引导游客乘坐公共交通。加快景区道路设施建设,根据需要增加4A及以上景区入口开放数量。加强热门景区的旅游保障能力,节假日期间增加景区与城市外部交通枢纽(高速火车站、公交枢纽)之间以及景区与景区之间的城市公共交通线路或客运线路的通行能力。
年假属于带薪休假嘛
信息地图。海报组全媒体中心记者陈元拍摄
增加投资,增加旅游产品供应
——加强旅游产品和景区规划布局。加强旅游资源开发和产品建设的规划和引导,科学调整区域旅游产品空布局模式,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着力打造一批新的精品景区、重点线路和特色旅游目的地,为公众提供更多的旅游选择。
-丰富假日旅游产品的供应。加快旅游产品升级改造,注重提升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科技含量和绿色元素。依托革命历史文化和历史文物,发展文化体验旅游、学习旅游、村居旅游、休闲度假旅游、红色教育旅游等。注重旅游消费导向,及时推出新线新产品,发布旅游消费指引,拓宽旅游活动空,避免旅游消费冷热不均和结构失衡。
——优化热门景区配套设施建设。根据景区出入口分布静态停车设施,提高现有停车设施的资源安全能力。增加景区停车位数量,采取扩建停车场、建设立体停车设施、增加临时停车位等综合措施,增加景区停车位数量,加强ETC在停车场等车辆集中场所的应用,缓解停车难造成的严重道路拥堵。倡导社区和社会单位向外界开放停车场,增加临时停车位的供应。推进风景名胜区警用房建设,增加报警点和求助电话,运用人脸识别技术,完善警务运作模式。
提高旅游景区管理水平,优化人们的旅游体验
——实施景区流量控制和订票系统。应当全面考虑风景名胜区文化自然资源的保护要求和游客游览风景名胜区的安全。要努力逐步建立和实施景区订票制度。应合理确定并严格执行每天的最大游客人数。在满足安全和其他相关条件的基础上,适当延长旅游开放时间,鼓励发展夜间旅游项目。
——大力发展“智慧景区”。提升智能产品发展水平,鼓励智能景区建设,充分利用虚拟现实(VR)、4D、5D等人工智能技术,打造三维动态展示平台,为游客提供在线体验和旅游路线选择。鼓励各地积极提升智能旅游服务水平,以网上售票和自助旅游服务为重点,在全国4A级以上旅游景区推广手机应用智能导游、电子解说等智能服务。
-探索节假日进入景区的车辆管理。通过预留交通管理措施,引导游客走向公共交通。通过提示标志、诱导屏和媒体的全面宣传,它被告知自动驾驶进入景区需要预约。在旅游业不会受到很大影响的前提下,结合前几年景区的统计分析,合理确定预留额度。综合利用微信、手机应用、景区官方网站等渠道提供预订服务。
年假属于带薪休假嘛
照片:由海报组全媒体中心的记者陈元拍摄。
我们将加大落实员工带薪休假制度的力度,促进非高峰出行。
-加快带薪休假的实施。雇主主要负责执行带薪年假制度。工会组织主要负责维护本单位带薪休假员工的权益。他们将实行带薪年假纳入职工代表大会和职工代表大会的审议工作,并定期向本单位职工报告和解释。组织部门、人力资源部门和社会保障部门应当按照职责分工,对用人单位落实职工带薪年假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改善带薪休假相关制度的建设。鼓励非高峰旅游,引导和鼓励员工及其所在单位更加灵活地安排带薪假期。鼓励雇主结合工作需要和员工年初休假意愿,统筹安排当年休假,优先安排子女在寒暑假上学的员工休假。严格执行《义务教育课程实施方案》,在保证国家课程全面开放和完成正常教育教学任务的前提下,各地可以结合气候和环境协调冬夏休假时间,制定并颁布中小学春假或秋假办法,引导职工家庭在适当的旅游季节带薪休假。加强用人单位休假保障体系建设,积极推行岗位AB角制度,不断完善员工休假保障体系,确保工作持续有序。
加强部门间的沟通与合作,完善假日旅游监控和拥堵预防与解决机制
——完善工作机制。在国家层面,要建立健全节假日和高峰期旅游交通协调机制,加强部门间协调,促进节假日问题正常化。相关职能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加强对节假日期间风景名胜区及其周边道路拥堵的监测和咨询,督促各地做好高速公路和风景名胜区道路交通的综合管理工作。各省(区、市)应建立相应的跨部门协调机制,景区交通压力大的市、县应建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和工作推进机制。
——注重统筹协调。各地要结合近年来节假日旅游交通的特点,注重部门资源的统筹规划,有效整合公安、交通、文化旅游、气象等相关部门的力量,运用大数据等手段分析判断交通压力大、容易拥堵的路段和收费站,实施科学管理。对于节假日交通集中、容易拥堵的路段,应提前制定分流指导方案,加强交通分流控制,维护交通秩序。对于日常生活中容易拥堵的道路,我们应该加快扩建和改建工作。
-加强旅行警告。充分利用大数据,加强预警分析和信息发布,引导游客合理出行。密切对线上、线下旅游企业和主要客源地的游客流量进行分析预测,提前制定控制计划。促进交通和旅游数据资源的互联互通。根据进入景区的人数和道路运行情况,建立拥堵预警机制,通过导航提示、信息提示板、诱导屏和媒体等平台及时发布高速公路、服务区和景区的拥堵预警信息。
——加强应急管理。各地区应加强对景区周边路网的监控,尽早发现并处置有拥堵迹象的路段。各种渠道被广泛用于及时发布出行信息,以引导车辆合理安排路线。完善恶劣天气和客流高峰应急预案,建立景区应急处理机制,最大限度减少游客滞留。
原标题:九个部门:加大实施员工带薪休假制度力度,促进高峰转移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