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届北京国际商务与会议奖旅游展览会(中国IBTM)于8月28日和29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行。近350家国内外参展商和335家特邀买家将在为期两天的展会上完成8000多场商务会谈,吸引了近4000名专业观众。
14年来,北京文化旅游局一直参与中国IBTM的工作,见证其成为亚洲最大、最高水平、最具影响力的国际专业展览之一,也成为国际旅游同行了解北京的重要窗口。
北京市文化旅游局局长宋玉在开幕式上指出:“北京市委非常重视商务会议旅游业的发展。它将继续把改善会展设施、培育产业集群、改善商业环境和扩大会展开放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根据经济学人智库的统计,北京凭借“持续改善基础设施建设”成功入选星级会议和商务旅游城市。"
北京市文化旅游局副局长曹鹏程介绍了北京获奖旅游业发展的主要特点,提出了促进北京获奖旅游业发展的基本思路:借助文化旅游一体化的大趋势,坚持推进获奖旅游业的高质量发展,提高获奖旅游业的经济发展水平。具体来说,北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为国际协会奖励旅游企业提供优质服务:
一是促进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创造独特的产品。北京是六朝古都,有着深厚的文化遗产。北京积极探索将文化内涵和文化体验融入社会奖励旅游,发挥社会奖励经济的驱动作用和新产品的发现功能,挖掘文化内涵和可开发资源,创造有趣、生动、融合北京风味文化的独特产品。
二是整合优势资源,培育细分市场。充分发挥旅游业的拉力和整合能力,整合北京相关优势资源,培育新的业态,推动“协会奖+中药养生”、“协会奖+特殊节日”、“协会奖+冬季奥运会”、“协会奖+文化表演”的整合发展,针对不同群体研发不同形式的产品,推动丰富的协会奖旅游产业链及相关产业的深度整合和发展。
三是加强顶层设计,促进会展业健康发展。我们将进一步落实《关于进一步激发文化旅游消费潜力的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意见》、《关于进一步促进会展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文件,促进优质旅游发展,加强会展业发展战略、规划和标准的制定和实施,推动在北京举办国际会议、奖励旅游活动、国际贸易和文化交流活动。优化会展设施布局空,推进新一轮全国会展二期、三期建设,协调推进大兴国际机场会展中心建设项目尽快落地。制定产业导向政策,加强品牌化和国际化,培育会展龙头企业和资本品牌。
"未来正在逼近,但还不流行。"过去十年是旅游业发展的黄金时期,未来十年是旅游业转型升级的契机。
大都市模式开始成形。
北京已形成完整的交通、餐饮、酒店等设施基础设施,以及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优越的自然旅游资源。北京协会由旅游市场导向、城市商业导向和特色资源支撑驱动。它不仅为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峰会论坛等主要外交活动提供保障,也为北京博览会、入境考察旅游团队、专业检查组等大型国际展览会议提供完善的服务支持。
工业规模继续扩大
根据国际会议协会(ICCA)发布的数据,2018年北京主办的国际会议数量为94次,同比增长13.8%,在亚太城市排名第七,在中国排名第一。
北京国际会议产业分布广泛,主要包括健康与社会工作会议、科学研究与技术服务会议、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会议,分别召开了17、11和6次会议。从会议时间来看,在北京召开的国际会议大多集中在3天、4天和5天,分别为30天、25天和17天,占北京国际会议总数的76.6%。从会场来看,近36%的会议在会展中心举行,22%在会议酒店举行。
专业化、现代化和高端发展
旅游产业链主要环节的主要市场主体健全,产品供应体系丰富完善,会议基础设施和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该市拥有61家五星级酒店、114家四星级酒店和98,000间客房。北京的雁栖湖是举办国际高端会议的最佳场所之一。会议服务的新技术和新模式得到进一步开发和应用。首都国际机场成为中国第一个年旅客吞吐量超过1亿人次的机场;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已经建成,将于9月30日投入运营。全球主题公园及其周边商业配套项目建设稳步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