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类为的是什么_什么是“中国品牌”?中国广告业的高级老板是这样说的

摘要:运用专业力量传播造福人民的实事

垃圾分类为的是什么

在《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于今年7月1日正式实施之前,上海写字楼和住宅区的许多电梯广告都推出了各种形式的垃圾分类公告。这些都是陈艳推动的。作为中国最资深的广告客户之一,陈艳一直有一个愿望并付诸实践,那就是用专业力量向人们传播好的垃圾分类和其他实际利益。

8月29日,第五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杰出建设者全国表彰大会在北京召开。陈艳被列入荣誉名单。作为分众传媒集团的专业合作伙伴、首席战略官和首席信息官,她是中国广告业的“红人”。她是第一个在外国4A国际广告公司担任中国高管的中国人,也是中国营销和媒体传播领域的真正斗士。然而,她更重视自己作为上海市人大代表的地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意思是有责任发现人民的关切并传达人民的声音。在有益于国家和人民的垃圾分类这样的好事面前,我有责任把我的专业广告和沟通技巧应用到人民的实际宣传中去!”

垃圾分类为的是什么

陈艳在纽约广告节上获奖

海外出差时不要忘记上海的垃圾分类

“环游”世界是陈艳的正常工作。然而,从去年开始,每当她去国外出差时,她都会格外留意如何在海外分拣垃圾。

“去年,我去了十几个国家和地区,收集了日本、瑞士、德国、法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地的垃圾分类方法。有些国家听不懂这些单词,所以我从垃圾桶里拿出照片和单词,让我的朋友把它们翻译成中文,然后把它们放在一本书里,提交给上海市人大工作委员会。”陈艳拍摄了日本公共场所和社区的不同垃圾分类方法,法国巴黎卢浮宫等著名旅游景点的分类标志和垃圾分类箱。这样做的目的只有一个:“上海将全面实施垃圾分类,但在此之前,专业人士和市民对“如何分类”和“如何分类”有不同的看法。不知能否利用我频繁的“飞来飞去”的机会,在海外地区收集更多的垃圾分类方法,然后结合中国特色和上海特色,设计一种更能被人们接受和操作的垃圾分类方法

陈艳说,20多年前她第一次去日本出差时,当地的垃圾分类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多年来,她发现日本垃圾的分类越来越精细。“垃圾分类是件好事,需要所有上海市民的参与。因为我必须把它做好,所以我想尽我的一份力量。”

因此,陈艳除了从各地收集垃圾分类方法并汇编成书籍供决策部门参考之外,还想出了他最好的能力:广告传播。“广告可以传播人们不理解或不理解的信息。例如,如果人们接触到垃圾分类的知识,他们的习惯可能会不知不觉地改变。分众传媒(Focus media)是一个涵盖人们工作、生活、购物、休闲和娱乐的媒体平台。它可以利用专业力量将垃圾分类为受欢迎的、全面的和三维的宣传主题。”她与长宁区政府和长宁区绿城部门合作,积极为分众媒体提供媒体广播资源,并在全市办公楼、公寓楼和大卖场的电梯媒体上推广垃圾分类宣传电影。

目前,垃圾分类已经成为常态,但陈艳仍在关注这一关系到成千上万家庭的重要工作:“我去过我住的浦东社区和长宁社区,在那里我和我的同行联系过几次,拜访过社区的居民。与此同时,在办公楼内,我与外国公司、私营企业高管和年轻白领进行了沟通,进行调查研究,了解垃圾分类实施后,垃圾投放还存在哪些问题和困难。例如,白领员工是否因“固定时间和固定点”而错过下班后的垃圾投放时间,如何保证智能垃圾桶房的后续维护等。作为一名广告专业人士,我已经对新事物很敏感,希望把我的专业知识应用到我作为NPC代表的职责中。”

用专业力量传播好的事物和事实

专业知识扎实、热爱社会工作的陈艳也有很多头衔:中国广告协会副会长兼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传媒大学和上海外国语大学兼职教授、纽约广告节和伦敦广告节的最终评委……然而,她觉得这些头衔给了她一个更明确的目标:“利用她的专业知识和国际视野,利用中国原创媒体focus media,帮助中国品牌走向世界,在世界舞台上传播中国最强的声音。”

什么是“中国品牌”?不仅是中国企业的产品和服务,也是中国的社会工作和政府服务。在她看来,为上海垃圾分类所做的工作只是“我应该做和能够做的一件小事”,而在她的工作中,专业力量始终被用来推动社会工作。她参加了许多政府宣传项目。从2014年到2016年,她带领团队为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寻找“最美丽的家庭”。她不仅提供建议,还提供了价值超过3亿元的媒体资源,这些资源广泛分布在全国200多个城市。她围绕“夫妻和睦、孝敬爱老、科学教子、勤俭持家、邻里互助”的主题,引导群众推动形成爱国家、爱家庭、爱他人、善待他人、分享他人的新型家庭文明风尚。她还参加了市妇联的重点宣传项目“家庭文明30周年”、“垃圾分类”、“男女平等”、“上海家政模范站”和“婚前检查”。还有上海市公安局的“市民警察学校”、“关爱生命、点亮生活”、“最美女警”、共青团委员会的“上海青年志愿者西部计划”,以及市教委的终身教育宣传。

垃圾分类为的是什么

陈艳在浦江创新论坛上的讲话

一个接一个的政府公共福利项目,但陈艳喜欢这些项目,因为她坚信“媒体是传播信息和沟通的最佳桥梁”她觉得,在某种程度上,政府也是一个品牌,而专业的沟通方式有利于政府知名度和美誉度的形成。“作为一名上海公民,我深深感受到‘人民政府’为人民做好事和实事的决心。因此,我也想利用我的专业力量,把政府的这些好的、实际的东西传递给市民,让他们能够理解、记住、理解和非常喜欢。”

大家都在看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