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策数码区块链应用规划背后的战略布局是什么?
今年10月,中央政府提出了“加快区块链科技和产业创新发展”的要求,将“区块链+”的理念推向了前沿。在众多“区块链+”中,“区块链+数据安全”的话题已经跨越了技术、行业和场景的界限,成为区块链的另一个应用热点领域。
分散、防篡改和透明的区块链的特点似乎完全满足了数据安全的需要。然而,为了让这项技术真正落地,有必要走完两者集成的“最后一公里”:应用场景的连接。许多研究区块链技术应用的企业和机构试图通过“数据上行链路”保护数据本身。然而,大数据分析与应用企业华策部门一直专注于数据权限的确认和授权,并正式启动了区块链数据科学技术的开发和应用规划。
“数据岛”与联邦学习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的日常行为产生数据。根据IDG的“2025年数据时代”报告,2018年全球将产生总计33ZB (36万亿GB)的数据。据估计,到2025年,全球年度数据量将增至175ZB。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一些行业媒体分析指出,全球数据利用率只有2%(一些分析还认为不到1%)。剩余的超过35万亿GB的数据将不再流动或被分析,成为漂浮在信息海洋中的“孤岛”。
连接这些“数据孤岛”有两个困难:第一,为了合规使用,数据必须首先得到其所有者的授权,而现代社会行为的复杂性使得数据所有者和数据用户之间的距离无限延长,导致数据确实变得非常复杂;第二,数据需要流通才能产生价值,无论小公司如何实现数据流通,即使是一些大公司也没能创造出传输数据安全流交互的工具(机制)。
在今年早些时候的时代杂志100强峰会上,李提到的“联合学习”引发了无数的讨论。谷歌在2016年提出的这一概念设想了一种无需本地加密参数的数据交换方式,允许数据不完整的企业通过联合建模实现事实上的“数据流通”。
经过几年的探索和改进,联邦学习理论上支持数据安全要求下的联合建模,但在操作层面,尤其是数据加密和样本对齐,仍然需要更高效的工具(技术)。
区块链是战略
来源:网络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开发者将目光投向了区块链(尤其是联盟链)技术。华策数码事业部首席运营官陈志明表示,“联合学习的建模效果并不比传统的深度学习算法差,但区块链加密技术和共识算法能够很好地满足联合建模对数据安全性和效率的要求。”
据陈志明介绍,正是基于这一应用前景,华策数码分公司启动了区块链科技的发展计划,并计划从明年开始组建一个全新的研发团队,研究区块链技术与大数据分析应用的结合。“华策数码分公司拥有丰富的联合建模经验。未来,它不仅可以作为建模服务提供商,还可以在具备应用区块链技术、为更多企业搭建数据流通桥梁的能力后,承担联合建模的“合作者”角色
通过区块链建立“最后一公里”的数据信任
在业内一些人看来,区块链技术不仅可以解决建模过程中的数据流通安全问题,而且在数据授权过程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华策数码事业部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张新昌在本月初的一次大数据行业共享会议上提出了“连接用户授权行为”的想法,这也吸引了许多技术开发商的注意。张新昌认为,在过去,数据必须经过从生成、收集到二次应用的多个过程,因此当组织或企业需要引入外部数据进行分析和应用时,“获得授权”就成为一个不可逾越的障碍。
“我们可以通过引入区块链技术的应用来连锁用户的授权行为,数据端用该证书输出数据标签或维度。区块链技术要求公开、透明、防伪可追溯性和对数据方的奖励机制,该技术已得到非常成熟的应用。”张新昌表示,“这是新场景下大数据和区块链的整合应用模式。我们也可以称之为“综合艺术”的一个例子。
区块链是战略
资料来源:华策统计局
"科学和艺术在山脚下分离,在山顶再次相遇。"比特币诞生时空,很少有人预计区块链作为底层技术有一天会成为一个国家重点推广的核心技术。如今,区块链的理念与供应链金融、物联网、消费金融、智能制造等领域的创新相结合,是“整合艺术”带来的精彩回应。
大数据使商业决策变得“智能”和高效,而区块链使大数据分析和应用变得安全可靠。张新昌认为,该应用场景的开发不仅有利于华策数码事业部的业务,也体现了华策数码事业部实践的数据安全理念。更重要的是,它可以输出一整套数据科学与区块链技术相结合的系统,为饱受数据合规性争议的大数据行业带来全新的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