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最初是WEFore写的。
北京高铁现状
第一部分是京津冀一体化的发展现状
一、京津冀经济发展
(1)国内生产总值:北京和河北经济较快,天津经济水平稳定较低
2019年上半年,北京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521.2亿元,同比增长6.3%,比第一季度下降0.1个百分点,继续在合理区间内运行。
2019年上半年,天津市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0371.16亿元,同比增长4.6%,比去年同期增长1.0个百分点,比第一季度增长0.1个百分点。天津的国内生产总值连续六个季度保持稳定和增长。
2019年上半年,河北省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770亿元,同比增长7.1%,同比增长0.6%。
北京高铁现状
(2)产业:河北是京津唯一增速放缓的地区
北京的工业生产保持稳定,高端产业在推动增长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2019年上半年,规模以上产业增加值增长3.5%。高端产业发挥了主导作用。高技术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6.0%和5.6%,对规模以上产业增长贡献40%以上。
天津的新势头迅速积累,供给方面的结构改革成果不断巩固。2019年上半年,规模以上产业增加值增长3.3%。其中,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0%,增速高于全市,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20.9%、2.2%和1.6%。新能源汽车、服务机器人、工业机器人等新产品产量快速增长,分别增长40.8倍、42.3%和40.0%。
河北省工业生产显著增长,创新能力不断提高。2019年1月至6月,河北省规模以上产业增加值增长8.1%。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快速增长,其中风力发电厂制造业增加值增长53.3%,显示设备制造业增长194.7%,高速列车群制造业增长24.5%,新能源汽车制造业增长15.9%,污水处理及其回收利用增长40.5%。
北京高铁现状
(3)投资:京津投资保持快速增长,河北投资稳步增长。
北京的投资保持了快速增长,符合首都功能定位的产业投资也在增加。2019年上半年,北京的投资同比增长14.7%。按行业划分,第一、二、三产业投资分别增长1.2倍、8.2%和15.1%。符合资本功能定位的产业投资快速增长,租赁和商业服务投资增长2.9倍,文化、体育和娱乐投资增长95.1%,科研和技术服务投资增长93.8%。
天津固定资产投资保持快速增长,重点领域持续增长。2019年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7.4%。特别是工业投资和基础设施投资都增长了20%以上,比重不断上升。工业方面,第一产业增长35.1%。第二产业投资增长26.3%,电机设备制造业增长1.1倍,医药制造业增长1.6倍,食品制造业增长4.1倍。第三产业投资增长15.1%,其中金融部门增长3.6倍,租赁和商业服务增长60.6%,教育增长37.2%,卫生和社会工作增长1.2倍。
河北省固定资产投资稳步回升,重大项目主导作用增强。2019年上半年,河北省投资同比增长5.6%,增速为0.4个百分点。其中,大型项目的主导作用得到加强。计划投资10多亿元完成该项目,投资增长9.4%。第三产业投资增速较快,完成投资分别比去年同期和第一季度增长12.0%、12.0%和3.4%,比固定资产增长6.4%。工业技术改造投资比例从去年同期的59.8%上升到62.9%。
北京高铁现状
(4)人均可支配收入:河北仍明显低于北京和天津
北京的人均收入稳步增长。2019年1月至6月,北京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860元,同比增长8.9%,实际增长6.9%。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759元,同比增长8.9%。2019年上半年,全市人均消费支出为21134元,同比增长7.4%。其中,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2789元,同比增长7.4%。
天津人均收入和支出稳步增长。2019年1月至6月,天津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2461元,增长7.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516元,增长7.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817元,增长6.6%。全市人均消费支出15967元,增长8.6%。
河北省居民收入稳定增长。2019年1月至6月,河北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510元,同比增长9.4%。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174元,同比增长8.4%。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912元,同比增长9.3%。
可以看出,2019年上半年,北京人均可支配收入是河北省的2.7倍,天津是河北省的1.8倍。河北省仍然明显低于其他两个地区。
北京高铁现状
二,京津冀产业发展现状
2019年上半年,北京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49.4亿元、2572.6亿元和12590.5亿元。与2013年京津冀区域一体化战略规划提出前相比,北京第三产业比重有所上升,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比重均有所下降。
北京高铁现状
2019年上半年,天津市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58.98亿元、4500.4亿元和5812.14亿元。从产业结构来看,首先,服务业的支持更加稳定。上半年,服务业增加值占56.0%,对全市经济增长贡献60%以上。第二,产业支柱产业的更新和迭代。装备制造业驱动力强,增加值增长6.5%,比全市增长3.2个百分点。全市工业的驱动力持续增长,占30%以上。与2013年京津冀区域一体化战略规划提出前相比,天津第三产业比重有所上升,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比重有所下降。
北京高铁现状
2019年上半年,河北省产业结构将继续优化。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1216.6亿元、8033.9亿元和8449.5亿元,增长8.2%。河北省转型升级步伐加快。结构不断调整和优化。服务业的比重及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居三大产业之首。服务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持续上升,上半年达到47.7%,比上年同期上升1.9个百分点。贡献率已经连续20个季度占据了全国一半以上,从而继续巩固其作为经济增长第一推动力的地位。与2013年京津冀区域一体化战略规划提出前相比,河北省第三产业比重明显上升,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比重下降。
北京高铁现状
三.京津冀协调发展
天津在协调发展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2019年1月至6月,天津市引进内资项目2628个,实际利用1537.96亿元,同比增长11.2%。其中,京冀企业占天津总投资的47.9%。京冀进出口商品比重达到31.8%,同比增长1.7个百分点。在京津冀协调发展方面,北京抓住了北京非资本功能救济的“牛鼻子”。今年上半年,北京企业在天津的投资占天津国内投资的43.9%。
(2)北京非资本功能救济继续推进
2019年1月至6月,北京从297家一般制造企业中撤出,解放了37个市场和16个物流中心。北京信息技术大学、北京城市大学和其他大学已经从中心城市转移了3万多名教师和学生。北京电影学院怀柔校区正在加快新校区的建设。天坛医院旧院区搬迁腾空,新院区投入运营。安贞医院通州校区建设加快。人口规模控制效果明显,2017年和2018年连续两年负增长。
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光大银行以及下属电子银行、数据中心和呼叫中心等其他劳动密集型机构已在北京以外地区设立。邮政储蓄银行将数据中心、客户服务中心等部分职能和人员从北京转移到合肥、成都。
(3)2019年上半年,河北省将承接京津233个基层单位
2019年上半年,河北省将接管北京和天津的233个基层单位。其中,44个是法律实体,189个是工业活动。京津产业转移项目投资增长12.5%。熊安新区建设明显加快。上半年,雄安新区建设项目31个,竣工投资增长9.4%,高于全省固定资产投资3.8%。北京-成雄城际、国际科技成果展示交易中心等一系列重大项目已经开工建设。公民服务中心已经建成并投入运行。白洋淀和流域管理以及“千年林岫”建设取得初步成效。北京2022年冬季奥运会和冬季残奥会张家口奥运村项目、崇礼区冬季奥运会核心区地表水厂及配水网络项目、北欧中心越野滑雪度假村等众多项目已经进入集中建设期。
(4)中央企业在雄安新区完成建设项目40亿元
截至2019年上半年,已有14家中央企业在新安新区注册子公司。一些中央企业初步提出了布局高新技术和现代服务业的总体思路。据不完全统计,中央企业根据熊安新区规划纲要等安排,与新区党委管理委员会合作,完成各类项目94个,投资约40亿元,在建项目149个,计划总投资339亿元。
(5)在同一历史时期,北京、天津和河北的空气质量继续保持良好水平。
2019年上半年,京津冀地区13个主要城市的PM2.5平均浓度为57微克/立方米,在同一历史时期继续保持良好水平。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空气污染综合治理继续推进,2000多人开展了工业污染防治、粉尘治理、机动车污染治理等空气污染防治日常监督检查工作。
北京、天津、河北三省市开展大规模造林,完成造林600多万亩。熊安新区2019年春完成造林6万多亩,累计造林17万多亩,林木1200多万株。
据生态环境部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目前正在熊安新区系统推进相关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包括水污染控制、土壤污染控制、固体废物控制等。熊安新区已被列入"无垃圾城市"建设试点,以加强水污染和固体废物控制。
第二节京津冀协调发展带来的机遇
一、非资本功能救济持续发展带来的机遇
根据京津冀协调发展规划设定的目标,到2020年,北京常住人口将控制在2300万以内,北京“大城市病”等突出问题将显著缓解。到2030年,首都的核心职能将得到更优化。作为北京新的“两翼”,河北省熊安新区和北京各子中心的规划建设正按照高标准、高质量的要求稳步推进。
2019年1月,北京市行政中心正式迁至北京市副中心。北京副中心建设作为缓解非资本功能、促进京津冀统筹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将继续成为战略推进的重点。根据北京城市分中心详细控制规划,2019年,城市分中心将重点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生态环境、信息与智慧城市、工业等领域的240多个重大项目。计划当年完成投资约750亿元,包括轨道交通7号线二期和八通线二期建设,以及城市副中心综合交通枢纽建设。人民大学通州校区一期工程将开工建设,确保北京小学如期交付使用。马家桥湿地公园约785公顷,东郊和南郊将建设1160多公顷森林公园。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通州校区和中国艺术交流中心将开工建设。
随着《河北省熊安新区总体规划(2018-2035)》和《白洋淀生态环境管理与保护规划(2018-2035)》以及《关于支持河北省熊安新区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指导意见》的批准,熊安新区进入了大规模开发建设的新阶段。根据河北省2019年初的部署,熊安新区目前正在推进“十大工程”的实施,包括移民安置项目、荣东和高铁站区建设项目、基础设施配套项目和综合交通项目。2019年4月1日,熊安新区将庆祝成立两周年。2019-2022年是熊安新区城市建设的关键四年,未来每年投资3000多亿元。
二.交通一体化带来的机遇
2015年12月9日,《京津冀协调发展交通一体化规划》出台。在现有走廊格局的基础上,京津冀区域将着力打造区域城市发展主轴,促进城市间互联互通,推动“单中心辐射”走廊格局向“四纵四横一环”网络格局转变。
此外,到2020年,京津周边城市将形成1小时客运交通圈和12小时货运通道圈,同时将建成全国最大的港口群。交通一体化将为基础设施、交通、港口、建筑材料和其他相关产业链带来许多重大投资项目和机遇。
北京高铁现状
三.京津冀新功能定位带来的机遇
在京津冀一体化进程中,北京将成为主要的工业产出地,淘汰落后产能,引导生产要素转移。然而,天津的政治经济地位仅次于北京,地理位置优越。预计天津将主要受益,其区域地位和重要性将显著提高。河北作为北方腹地,幅员辽阔,将成为北京出口人口和生产能力的重要目的地。
四.提升要素资源带来的机遇
北京、天津和河北聚集了全国最好的教育、文化、医疗、科技资源。近年来,该地区总体公共服务水平逐步提高。然而,目前,河北省与北京和天津相比,在社会发展、公共服务水平和质量上存在明显差异。有些方面甚至显示出“悬崖般”的差距。要实现到2030年京津冀公共服务水平均衡的目标,还有许多工作亟待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