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顺县位于沱江下游,面积1342平方公里,辖26个乡镇,人口108万。抚顺县是全省57个经济发展重点县之一,享有“千年古县、才子之乡、豆花之城”的美誉。
近年来,抚顺县着力加快转型升级步伐,发展新兴产业,提升传统产业,加大对企业的扶持力度,有效解决企业生产要素,降低实际经济成本,促进工业经济优质发展。
2019年1月至6月,抚顺县完成工业总产值156.92亿元,增长13.9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预计为11.4%(超市下达任务的0.7个百分点),1-6月将新建一家工业企业。
经济新动能加快
陈光医院特氟隆树脂装置
鼓励技术创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抚顺县是自贡重要的工业城市。2018年,抚顺县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00.6亿元,增长9.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3.8%,地方公共预算收入10.6亿元,同比增长24.4%。年度县域经济评价进入全省57个重点发展区县前10名,排名第9,被评为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西部100强县。
抚顺县在推进现有产业从低成本要素向集群驱动、技术驱动和服务驱动转型,以及从粗放型向技术密集型和高端产业集群转型的过程中,始终坚持通过创新驱动和成果转化来调整产业结构。
今年年初,抚顺县发布《关于2019年工业经济优质发展的意见》,提出实施“145”工程(使陈光经济开发区省级经济开发区平台做大做强,使氟硅化工新材料做强,汽车零部件机电加工、轻工纺织(含皮革制品)和农产品加工(含葡萄酒产业)四大主导产业、 实现到2025年监管行业主营业务收入500亿元的战略目标和任务,对如何调整结构、促进升级提出具体意见。
一方面,富顺县将整体推进新兴产业培育,依托四川辉腾科技有限公司、四川伊稀氟化物科技有限公司、四川宓尚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培育和拓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依托自贡江阳磁性材料有限公司和自贡成华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发展汽车零部件制造业。另一方面,富顺县提升了传统产业,加快了红谷皮革工业园的建设,加快了“农产品加工园区”和“葡萄酒工业园”的建设,推动了食品饮料等一批重大项目的建设。
近日,记者走进富顺县陈光科技园辉腾科技园,了解到辉腾科技自2016年进入陈光科技园以来,一直坚持“市场引领、创新驱动”的总体发展方针。经过多年的科研、建设、生产和经营,公司拥有一批完全自主的知识产权和专有技术,其中有效专利30项,其中国家发明专利8项,实用新型专利10项,国防发明专利12项。
辉腾科技(Phaeton Technology)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公司的领先产品已经形成了真正的生产力,并成功进入航空航天、国防和高端设备制造等战略领域,社会和经济效益日益显著。
为了鼓励企业创新,抚顺县颁布了《抚顺县工业发展奖励和补偿支持办法》(以下简称《办法》)。
《支持办法》提出,第一个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特别奖的主要研究单位将获得一次性奖励20万元。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和中国专利金奖的第一个重大研究单位将获得一次性奖励15万元。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中国专利优秀奖的第一个主要研究单位,一次性奖励10万元。获得省级科技进步奖和专利奖、一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的第一个主要研究单位,分别奖励8万元、6万元、4万元和2万元。
同时,《扶持办法》对自主研发或依法获得国家授权的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进行产业化的企业分别给予15万元和5万元补贴,每件应税专利产品当年销售收入在500万元以上,以弥补研发资金和产业化建设。
近年来,抚顺县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转型升级。民营科技企业辉腾科技自主研发的芳纶ⅲ,是国内专用纤维材料领域唯一的大型生产设备,填充空白色。Saif的创新研发推动成果转化,全力打造丙烯酸全氟烷基乙酯、甲基丙烯酸全氟己基乙酯等系列产品,实现双增长。自贡陈光科技园氟橡胶、聚四氟乙烯树脂等科技成果产业化项目在中国处于领先地位,产能全国最高。
抓好项目建设,加快培育新增长点
项目建设促进产业转型。2019年,抚顺县启动了16个改造升级项目。包括节能减排有机氟生产系统技术改造、氟系列精细化工新建设、5000吨/年优质聚四氟乙烯悬浮树脂及配套项目、苏南精密铸造项目、Xi安氟扩建项目、罗源食品扩建项目,总投资12.5亿元,总投资9.3亿元。
今年年初以来,抚顺县牢牢把握新增长点的培育,在项目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推进项目持续建设加快建设。据了解,抚顺县加强了对续建项目的服务,突出了要素担保和融资服务的功能。今年富顺县将重点建设11个重大更新项目,加快含氟技术“250吨/年含氟精细化学品”、陈光医院“3万吨/年聚氯化铝”、罗源食品“黄油生产线”和功夫食品“冷兔生产线”等项目建设,力争年底实现正式生产。
促进承包项目的启动。对于2017年和2018年新签署的工业项目,抚顺县要求各乡镇(园区)及相关部门主动联系,掌握项目资金在中国和省内的投资方向,了解家庭背景,熟悉情况,提前整理规划,帮助和引导企业争取项目支持资金;对于有发展前景的项目,应积极与有能力的企业协调实施战略合作,形成新的投资增长点。
同时,《扶持办法》也对建设项目提出了具体的补偿措施。其中,建设项目固定资产投资在500万元以上的,给予企业一次性补贴2万元。竣工项目固定资产投资500万元以上不满5000万元的,给予企业一次性补贴3万元、5000万元以上不满1亿元,给予企业一次性补贴4万元,给予企业一次性补贴5万元以上1亿元。
8月初,在陈光科技园,“江阳磁性材料永磁铁氧体”项目正在紧张施工。项目占地57亩,项目建成后,公司产能将是现有产能的1.5倍,销售收入达到2.5-3亿元,规模将上升到全国前5名。
姜洋磁性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长邓青蓉表示,公司在“高性能稀土铁氧体永磁材料及部件关键技术的开发”方面取得突破。项目建成后,将给整个行业带来许多创新,特别是与出版社供应商共同开发的下顶压机,这将推动整个行业的技术进步,使整个行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江阳磁性材料永磁铁氧体”项目的有序进展只是抚顺县项目建设的一个缩影。
今年上半年,抚顺县四个项目,即五氟化碘产业化项目、丙烯酸全氟烷基乙酯生产项目(二期)办公楼和仓库扩建项目,已经建成投产。中海陈光有机氟生产系统节能减排项目、江阳磁性材料永磁铁氧体项目、氟系列精细化学品新建设项目进展顺利。
据统计,抚顺县2019年将实施147个重大项目,年计划投资185.89亿元。1-6月,完成投资69.68亿元,占上半年投资的102.8%。
抚顺县转型升级工程的实施,提高了各行业质量,调整了产业结构,初步形成了结构合理的产业链。
筑巢引凤为工业发展增添智慧
近年来,富顺县先后出台了9项人才制度或方法,包括《富顺县十项新的人才政策》、《富顺县重大招商项目26项扶持政策》、《富顺县高端人才引进和储备管理办法(试行)》、《富顺县青年人才公寓租赁管理办法(试行)》、《富顺县高层次人才引进和培养五项具体办法(试行)》等9项人才制度或方法。 实施“量身定做、一人一策”等人才服务机制,初步形成有序协调的人才运行模式。
今年上半年,抚顺县大力加强人才引进和培训,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开展人才强企行动,建立氟化工新材料博士工作站,鼓励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探索建立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激励机制,建立工业人才信息库,聚集强人才,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今年8月,抚顺县委、县政府在贵阳举办了“双招一论坛”(招商引资、人才智慧、学术理论)活动,成功举办了2019年抚顺贵阳氟硅新材料产业链合作对接会议,并与中国氟硅有机材料行业协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为抚顺县氟硅新材料企业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持。
——贯彻强化企业政策,实施省、市、县一系列奖励和补贴扶持政策,引导企业进入园区做大做强,加快园区跨江发展。抚顺县科技局局长沈奇伟表示,在不久的将来,县政府将在16项奖励和补贴中支付1833万元,包括企业环境保护、质量改进和品牌建设、“两个现代化”和科技创新的整合,进一步增强工业企业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
——开展个性化培训,通过邀请入出境、集中教学和现场检查相结合,成功举办“抚顺县促进工业经济优质发展培训班”。300多人参加了培训课程,包括该县工业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的负责人、所有受监管工业企业的负责人、城镇和村庄的负责人、科学、经济、科学和信息系统及公园的负责人。6月10日至14日,三个检查组分别走访和检查了浙江、上海和重庆的工业企业。培训进一步增强了企业发展的信心,提升了企业的创新能力。
此外,为了搭建工业人才聚集平台,富顺县在江阳磁性材料公司建立了院士(专家)工作站,建立了富顺县家族式商业实践创新基地、纺织服装产业园技能培训实践基地、红古工业学院学生商业实践基地和郭盛大学生商业创新孵化基地,建立了富顺县家族式商业协会,依托红古工业正在建设红古乡创科空和红古乡家族式商业示范园区。
“私营企业在人才方面处于弱势。我们需要生产、学习和研究相结合,与高等院校结成联盟,引进和培养人才,以促进企业发展。”邓青蓉是这么说的。
正因为抚顺县拥有高效、顺畅、积极、灵活的人才招聘机制,为企业招聘人才、培养人才提供了途径,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
邓青蓉告诉记者,近年来,姜洋磁性材料与四川大学、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宜宾职业技术学院和四川轻工业大学有着长期的战略合作或项目合作。他们共同申请国家科研项目,先后承担了“高性能稀土永磁铁氧体器件关键技术开发”等四个科研项目,均取得积极成果,为公司转型升级提供了新的引擎。
其次,抚顺县还将继续培养和引进人才,扩大科技人才队伍,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强大的驱动力。一方面是引导有资质的企业事业单位申请各级各类科技项目,努力组织60多个科技项目的申请和实施。另一方面,是促进企业开展联合生产、研究和调研,开展技术研究,增加研发投入,加强创新活动,积极拥有核心知识产权,应用和转化成果。
(四川经济日报记者支一·陈佳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