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重申“住房没有被炒”中国澄清房地产调控信号
新华社北京12月12日电:重申“住房没有被炒”中国澄清房地产管制信号
中国新闻社记者庞无忌
12日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提出“必须坚持房屋用于居住,不用于投机的立场”,强调全面落实以城市政策、稳定地价、稳定房价、稳定预期为基础的长效管控机制,促进房地产市场稳定健康发展。会议发布了明年房地产政策的三个主要信号。
明确预期,保持政策稳定
不稳定的预期可能导致市场需求的集中观望或集中释放,从而加剧房地产市场的波动。2020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第十三个五年计划完成的一年。此时,稳定房地产市场预期、防止“大起大落”是不言而喻的。
保持政策稳定是稳定预期的关键。今年以来,中国在许多高层会议上一再强调房地产市场监管的基调。
房地产要放松了
中国新闻社记者罗云菲照片
2019年4月的中央政治局会议重申,“房屋是用来居住的,不是用来投机的”;7月底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指出,“房地产不会被用作经济的短期刺激”。面对国内外风险和挑战不断上升的复杂形势,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重申了“住房不炒”的长效管控机制,稳定了土地价格、房价和预期。中国房地产政策的决心和稳定性是显而易见的。
另一方面,重申“不炒房”也回应了市场的猜测,即政府会在经济下行压力下放宽对楼市的监管。这份声明表明,中国的房地产市场政策在2020年将保持“稳定”。
“稳定”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政策不会明显松动;另一方面,专家认为该法规不太可能明显“超重”。
自2019年下半年以来,有明显迹象表明房地产市场已经企稳。一些城市的房价已经进入下行通道,“房地产投机”有望逆转。根据中国指数研究所(China Index Research Institute)发布的数据,11月份,中国100个城市中有40%的新房价格下跌,创下近4年来的新高,100个城市的房价涨幅连续13个月在0.4%以内。监管效果正在逐渐显现。
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副院长杨红旭在接受中国新闻社记者采访时指出,上述数据显示,中国房地产市场正在企稳。在此基础上,会议提出了与民生相关的措施,包括增加城市贫困人口的住房保障,改善旧城区住宅区的改造,大力发展租赁住房,这实际上是一个明确的信号,表明将监管重点转向支持合理的住房消费。
“双向调节”因城市政策而并存
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家,城市之间的发展差异巨大,房地产市场也是忽冷忽热。采取“北京感冒,全国吃药”的一刀切政策显然是不合理的。作为回应,“以城市为基础的政策”已成为近年来监管的主要基调。
虽然政策基调保持稳定,但会议强调充分执行政策。可以预测,地方政府将根据当地情况,在适当时候对房地产市场进行双向调整或变得正常。
最近,全国各地房地产相关政策不断微调,深圳、长沙、张家港等地传出房地产政策微调的消息。
据中原地产研究中心统计,11月份,国家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在近一年内发布了创纪录的72次。自去年12月以来,房地产相关监管政策已出台20多次。
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指出,房地产市场监管力度加大的局面已经改变。深圳、四川、上海、广州等地相继出台微调政策,放松对房地产市场的限制。最近几个月,中国的房地产政策逐渐走向宽松和紧缩的“双向控制”。例如,广东、香港、澳门和海湾地区在许多领域放松了管制政策,而与此同时,黑龙江省出台了收紧房地产市场的政策。
一些中心和城市群已经成为监管的重点。
随着中国宏观经济的“转变”,业内普遍认为,房地产市场也在经历一轮周期性调整。
东南大学国家发展与政策研究所所长沃森(Watson)在接受中国新闻社采访时指出,像过去那样的势头和阶段显然不太可能重现。现在房价上涨空受到居民消费能力的制约和货币政策的影响。中国房地产市场的未来发展取决于大量非注册居民如何真正在城市生活和工作。
中国指数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黄宇预测,2020年中国商品房市场需求约为16亿平方米,预计略低于今年和去年。在总量萎缩的同时,房地产开发结构也将进行调整。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主席黄樊棋认为,在未来十年左右,东、西、北、南的房地产不会处于全面热的状态,热点可能会转移到中心城市、大都市和城市群。
业内专家指出,与过去相比,房地产市场的热点将呈现“多中心”格局。例如,长江三角洲、京津冀、粤港澳海湾地区以及成都、重庆等城市群和大都市地区将成为未来房地产开发和交易的重点,这将缓解北京、上海等主要城市的房价压力。与此同时,由于资源和人口的集中,由于房价上涨的压力越来越大,这些地方也将成为未来调控的重点地区。(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