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海外版
这些是我的老师
孔大卫的生活照片
大卫,一个又高又瘦的法国阿尔萨斯人,有着高高的鼻梁、黄色的头发和蓝色的眼睛,有一个很有基础的中文名字——“大卫·孔”(David kong)。
“当我还是博士后的时候,我研究过中国近代史,尤其是孔子的文学,并得到了这个中文名字。”谈到这个名字的由来,孔庆东说。
刚来青岛的头几年,孔庆东在工作中遇到了一顶“青岛大帽子,有浓郁的牡蛎味道”。因为他们工作的地方很近,而且相互喜欢,他们最终相爱并结婚了。
“我想我学中文已经这么多年了,只是为了了解我的青岛家人和朋友。我爱他们。”孔庆东笑着说。
几年前,孔庆东遇到了一位德国朋友,他也在青岛住了很长时间。“他的家乡也毗邻莱茵河,与我有着相似的文化和习俗。我们都非常怀念家乡的味道。”孔大伟说,“每个人都知道莱茵河上的啤酒,事实上,那里的酒是我们的骄傲。”
为了安慰他们的乡愁,他们携手将雷司令葡萄酒介绍到青岛。五年前,他们自发组织了青岛(德国)葡萄酒节,现已成功举办了五届。“这个节日可以持续举行,主要依靠朋友的赞助。我们希望利用这个节日来抚慰人们的思乡之情,并把这种美味的葡萄酒介绍给青岛人。”孔庆东说。
工作之外,孔庆东喜欢和家人牵手,用脚测量青岛的街道和小巷。“崂山、栈桥、石老人浴场、八大关、南山市场、银沙滩……”他谈到了青岛的“地标”,这是他经常打的。在他看来,“青岛在不同的季节有不同的美,风景会随着太阳位置的变化而变化。”
和他谈了很长时间后,你甚至可能会忘记他是一个移居青岛的外国人。带有轻微青岛口音的流利汉语和对青岛的透彻了解使他更像一个本地人“青岛通”。他会告诉你哪种“青岛甜沫”好吃,并向别人介绍青岛一家正宗的法国面包店:“这家小店在某个社区,有一条单行道,停车不方便,你可以乘3号线地铁到福山站,从c门出来,转身从社区后门进去,就在几步远的地方。”
今天,孔大卫已经在青岛住了20年了。他将把他的中式炒菜和他家乡的“雷司令”酒搭配起来。他评价青岛当地人有一种“牡蛎味”,并将青岛视为他的第二故乡。
“明星云集的戴月只是为了一扇窗户跑来跑去。当你在路上迷路时,你可以看到光明,不自觉地把另一个国家当成你的家乡。只是偶尔,当你感到悲伤时,你会向远处看。古老的地方口音,悄悄地隐藏着,你不能说的承诺都藏在你内心深处……”中国歌手李健的歌曲《陌生人》是孔庆东最喜欢哼的中国歌曲。在他看来,这首歌是他在青岛生活的真实写照。
“将来,我一定会留在青岛,尽我所能继续举办葡萄酒节。因为我爱的人在这里,这是我的第二个家。”孔庆东动情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