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工业引领区域发展。长春国投集团在长东北的黑土地上,建设了长春国投常德工业园五年,为长春新区和长东北地区的发展贡献了国有企业的力量。
区域发展,产业第一。长春国投集团在长东北的黑土地上,建设了长春国投常德工业园五年,为长春新区和长东北地区的发展贡献了国有企业的力量。
区域链赋能平台
长春国投常德工业园位于长春新区常德经济开发区腹地,长春市半小时经济圈,吉林省未来最重要的“大产业”承载区。周边公路、铁路、航空空等交通网络极为便利,处于“一带一路”北线和“昌吉图”开发开放战略的中蒙俄经济走廊核心节点。公园占地面积36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43万平方米。这是吉林省第一个商业工业房地产项目,分售、抵押贷款和五个凭证。它是长春市国有企业开发的工业孵化中心。
区域链赋能平台
蓝海布局——三大优势助力园区长远发展
常德工业园区投资方长春国投集团是长春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直属的重点企业。这是市政府按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设立的第一家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它肩负着“全市工业投资平台”的重要职责。为了使国有资本发挥更有效的作用,长春国投“放眼长春全国”。长春国投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借鉴经验和标杆管理,着眼于当地产业结构不合理、投资软硬件环境不完善的短板,进一步明确了“以产业孵化助推民营经济发展”的战略思路,科学规划园区规划、运营和服务,突出了因地制宜的优势和特色。2014年,常德工业园区将破土动工,计划总投资11.2亿元。同年,吉林省第一个商业工业地产将加速在长春登陆。
许多传统工业园区是政府放弃利润的行为,缺乏市场机制的引入,落户企业质量参差不齐,难以形成具有规模优势的高质量产业集群。常德工业园区的优势在于国有企业的引导、市场运作和多元化服务。国有企业引导:孵化器建设和运营的主体是国有企业,这不仅有利于实施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战略,也有助于政府摆脱传统工业园区的盈利困境,充分发挥企业运营的市场对接优势。市场运作:孵化器坚持市场化运作。厂房和办公楼以商品的形式出租和出售。选择一批具有一定实力的企业孵化,更有利于实现产业集群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和城市化建设的战略初衷。多元化服务:长春国投的政府背景和多元化的产业布局,不仅有利于新兴企业享受优惠政策,也使企业获得多元化的生产服务和发展支持。
常德工业园区的建设和运营加快了相关配套政策的出台。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园区的厂房证书可以分割,填补了该地区商业工业地产的空空白,为企业投资置业提供了一个与中国发达地区相当的综合产业孵化平台。“搭建凤凰平台,把凤凰带到中国”,许多外国企业落户园区,大量外资融入昌吉图的发展版图。
区域链赋能平台
协同与联动——“产业孵化4.0”模式的创新构建
常德工业园区作为全省第一个商业工业地产项目,依托长春国投旗下29家企业的丰富资源,探索了一种全方位的支持和服务模式,我们称之为“工业孵化4.0”。这种模式打破了“出租、出售厂房和政策补贴”的旧观念,以“产业培育”为核心,通过集团下多个部门的协调联动,建设一个区域性的高质量中小民营企业加工厂,致力于提供多元化服务。
根据这一理念,常德工业园区设计了多种孵化器,包括全额支付、抵押、租赁和股份合作。工厂可根据特殊工艺要求定制。孵化后,企业可以享受政府贷款贴息、贷款担保、租赁补贴等一系列优惠政策。常德工业园区通过长春国投的物业、担保、小额贷款、风险投资、产业基金、金融租赁、文化传媒、资产管理等企业的协同联动,构建了包括物业管理、人力资源、程序代理、法律咨询、广告代理、企业统一采购、统一采购等要素的一站式服务体系,能够根据企业的不同情况提供最佳的财务解决方案。此外,公园还有“价值发现”功能。长春国投可以通过股权投资、天使投资和私募股权基金注入、风险投资支持等直接帮助支持发展。
——这种围绕孵化器的综合合作模式集“金融支持、综合服务和价值发现”于一体,有效解决了“中小民营企业难以获得土地、政策和融资”等区域经济发展的迫切问题,在某些方面已成为长春市国家投资扶持民营经济和重点产业的特色模式。
区域链赋能平台
国有企业用一流的软硬件作为区域发展的新引擎
建设优质工业园区,塑造国有企业形象。
常德工业园区充分借鉴发达地区的先进经验,始终坚持高标准规划、高质量建设、高性能服务,努力打造一流软硬件环境的区域产业发展新引擎。在高标准规划的基础上,厂房也在不断改进。与大多数园区的彩钢结构相比,常德工业园区采用大跨度预应力双T板设计和钢筋混凝土框架。该结构可以在工厂和商店之间合并、拆分和交换。外部环境是住宅绿化设计,总体建设成本很高。为了降低中小民营企业的孵化成本,满足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的需要,长春国投制定了“低价微利”的销售原则,以国有企业的角色协助中小民营企业转型发展。
孵化园区投资大,现金流慢,回收期长。它直接受到该地区整体发展的影响,风险很大。其他社会资本不能、不敢也不愿意这样做。但是,它可以帮助民营中小企业提升品牌形象,降低经营成本,解决融资问题,形成产业集群,节约土地资源,创造更多的税收和就业机会,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提升区域整体发展的综合价值。长春国投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利用国有资本协助产业转型和城市发展,体现了国有企业的使命和责任。
经过五年的努力,一个规划科学、配套设施完善、服务一流的现代产业孵化园区已经初具规模。49家工厂中已有近13万平方米拔地而起。由于模式的大胆创新和质量的不断提高,吉林郭健生命工程科技有限公司、吉林杜特尔精密机械有限公司、吉林中成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吉林智丰电气设备有限公司等近30家企业落户。形成了较强的品牌意识和区域影响力,赢得了中小民营企业的青睐和认可,成为常德经济开发区和长春新区的标志性和示范工程。先后荣获“长春新区双创示范基地”、“长春工业制造2025试点园区”、“吉林省孵化基地”和“2018年新兴产业发展十大突出企业”荣誉称号。随着后续项目的加快,园区预计将吸引数百家企业落户,带动5000多人就业,刺激近10亿元的社会投资,成为该地区重要的产业集聚地和战略性经济增长极。
区域链赋能平台
回首五年前,面对一纸规划和一片荒地,长春国投毅然启动常德工业园项目,成为第一批参与常德经济开发区建设的先锋。前方是一个未知的领域,一个充满挑战和不确定性的行业空。长春国投一直对新区的发展充满信心。不断投入大量资金推进园区建设,吸引人才和智慧探索发展模式。特别是长春市委、市政府解放思想,创新发展。他们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工业发展的优惠政策,使该园区成为吉林省第一个可以单独出售并提供抵押贷款的工业房地产项目。取得良性滚动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中小微型企业征地难、政策融资难、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难、资金周转慢等多年难以解决的问题。
产业孵化园区应该是一个产业生态繁荣、创新要素集聚、市场配置灵活的工业新城。它是一个集生产、研发、居住、消费和生态于一体的新型城市区域。未来的常德工业园将依托长春新区和常德经济开发区的先进理念和强大支撑,在全面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加快东北亚区域中心城市建设的框架下,以“产业集群、集约发展、集中功能”为发展方向,引导不同区域的专业产业集聚,带动研发创新力量和服务体系集聚,推动上下游产业和合作关联企业共建产业生态圈。努力推动常德经济开发区尽快转型为生产、服务、消费多功能的“小规模、大范围”的新型城市经济区,充分发挥海外资本的引领、带动和示范作用,在这片热土上赋予常德经济开发区更多的国有企业精神!
资料来源:中国工业园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