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来,舌尖改变了很多。

在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中国的大多数人仍然在为食物和衣服而挣扎。许多人吃杂粮、粗面、野菜、粥、卷心菜、土豆是为数不多的蔬菜之一。白米和面粉是老百姓一年到头最奢侈的想法。“你吃过了吗?”人们把食物视为他们的头等大事。邻居见面打招呼,填饱肚子是最大的担忧。

(1)王静/绘画

(2)在物资短缺期间,食物有限,一切都需要门票。那时,普通家庭餐桌上的菜肴非常单调,人们都勒紧裤带生活。只有当节日被庆祝时,一家人才能围坐在一起“几乎无限期”包饺子。这几乎是老年人的“盛宴”。

(2)金川/绘画

(3)就像春天的大风,夜晚来临解放了它的生产力,有了足够的食物和更多的肉和蔬菜。餐券、肉票、油票、糖票等逐渐退出历史舞台,餐桌开始呈现前所未有的丰盛。随着国家的开放,外国餐馆逐渐进入中国。在过去,“外出就餐”是一件引人注目的事情。现在,独特的美食城市到处涌现。精美的小吃和菜肴给人们的味蕾带来新鲜的体验。

(3)嘘/画

到20世纪90年代末,食物变得丰富起来,各种菜肴开始出现在普通人的餐桌上。随着生活越来越丰富,中国食物不再能满足人们的胃口。俄罗斯菜、法国菜、意大利比萨、日本菜和韩国烤肉都已经进入中国。中国人不用出国就可以在全世界吃东西。

④廖李俊/绘画

(5)21世纪初,大鱼大肉不再受欢迎。人们越来越重视绿色健康的食物。从“吃饱”到“吃好”,再到“吃好”,居民的饮食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各种有机农产品正逐渐占据主要超市。许多城市白领都习惯在吃饭前查看卡路里含量。粗粮和野菜意外地受到用餐者的青睐,成为餐桌上的新宠。

(5)臧亮/绘画

⑥随着餐饮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销售外餐已成为许多消费者的需求。打开电脑或手机,各种各样的菜肴就会跃入眼帘,你想吃什么,就可以不离开家享受美食。在不熟悉的地方,手机软件可以随时推荐声誉好的餐馆和特色小吃。不管饮食方式如何变化,“吃”承载着人们想要吃饱、暖和和快乐的愿望。在饮食的世界里,每个人都愿意吃得好,感觉好。

6.傅季红/绘画

本期主题:食物

创作学院:四川美术学院

讲师:傅季红

作者:傅季红,余媛媛

内容:《光明日报》(2019年12月1日,第11版)

大家都在看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