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4月27日颁布的《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监管指引》(以下简称《新资产管理条例》)及其配套规则,建立了自上而下的行业监管体系,促进银行财务管理向客户资产管理业务源头回归。通过梳理2019年上半年上市银行半年度报告数据,从金融生存规模和净值转化、私人银行业务发展和金融产品三个方面进行了具体分析,以帮助读者了解上市银行金融管理业务的发展和转型。
上市银行财务管理规模与净值转换
一、上市银行财务管理规模
总体而言,纳入统计的46家上市银行占整个金融市场的88%。从上半年财务管理数据来看,上市银行整体财务管理规模变化不大,但个体差异明显。
财富管理市场的整体规模保持稳定。2019年上半年,46家能够收集数据的上市银行非担保理财余额与2018年底相比总体稳定。截至2018年底,这46家上市银行的无担保财务余额为19.4574万亿,占总市场22.04万亿无担保财务余额的88.28%。2019年上半年,46家上市银行的无担保金融余额为19.4570万亿,虽然比上个月有所下降,但降幅较小,总体形势保持稳定。
实力越来越强,中小银行正在迎头赶上。总体而言,2018年底,上市国有银行无担保财务余额占整个市场无担保财务余额的76.62%。2019年上半年,46家上市银行无担保财务管理存续余额中,国有上市银行无担保财务管理存续余额占85.91%,财务管理市场仍呈现“强而有力”的态势。
上市国有银行方面,2019年上半年,6家国有上市银行非担保财务管理余额为8.13万亿,占46家上市银行余额的41.78%。其中,除交通银行和邮政储蓄银行外,其他四家国有上市银行的无担保财务余额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导致上半年六家国有上市银行的无担保财务余额较年初下降4.52%。2019年上半年,9家上市银行无担保财务管理余额为8.59万亿,占46家上市银行余额的44.13%。其中,除兴业银行和浦东发展银行外,其他上市股份制银行的无担保财务余额较2018年底略有上升,也较2018年底增加了2.55%。可以看出,上半年,上市股份制银行在非资本担保财务管理方面的整体表现略好于上市国有银行。
图表1:2019年上半年部分上市国有银行非担保融资余额
资料来源:溥仪标准编制的各银行2019年半年度报告
与上市国有银行相比,上市城市商业银行和农业商业银行无担保金融存续余额的绝对值仍然相对较小,但另一方面,上市城市商业银行和农业商业银行上半年无担保金融存续余额分别为2.42万亿和0.32万亿,较2018年底分别增长5.91%和12.75%。可以看出,上市中小银行的财务管理发展较快。在金融业转型的背景下,上市中小银行正在迎头赶上。
图表2:2019年上半年部分上市城市商业银行和农业商业银行非担保融资余额
资料来源:溥仪标准编制的各银行2019年半年度报告
与上市中小银行相比,上市国有大型银行的财务管理业务起步较早。在新资本管理条例推动行业转型的过程中,它们承担着更重的“历史负担”,表现为资本保全和财务管理规模更大,转型时期完成财务管理业务转型的压力更大。在这个过程中,国有上市银行的财务管理规模将会波动。另一方面,除邮政储蓄银行外,其他五大国有银行的财务管理子公司均已开业。今后,国有银行将通过财务管理子公司开展财务管理业务。在当前转型时期,母行财务管理产品与子公司财务管理产品之间的转型仍需要一个过程。同时,消费者也需要一个逐渐接受和适应新的财务管理分销实体的过程。因此,上半年上市国有银行财务管理规模的增长率有所下降。随着时间的推移,金融子公司的开业和运营相信,上市国有银行的财务管理规模将会回升。
与上市大银行相比,上市中小银行开展自身财务管理业务的时间较短,但负担也较轻。财务管理业务的过渡期也是上市中小银行实现财务管理业务“曲线赶超”的关键。同时,在股份制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的金融子公司相继批准下,上市中小银行可以利用自身灵活的制度和市场化的激励机制,在金融子公司经营期间逐步发挥力量,抢占市场。从上市中小银行的财务发展来看,农业上市公司增速最快,上半年无担保财务余额比2018年底增长12.75%,其次是城市上市公司,上半年无担保财务余额比2018年底增长5.91%。
二.上市银行向网络财富管理的转变
从上半年披露净值金融产品余额的上市银行来看,净值金融产品余额在非担保金融产品余额中的比例不高。从18家上市银行上半年披露的数据可以看出,与9.72万亿的无担保金融余额相比,剩余的净值产品余额为3.21万亿,占32.99%,这对于在2020年底前完成金融产品的净值转化是一个巨大的压力。
各类银行的净资产转化稳步推进,中小银行的净资产转化速度加快。根据公布的数据,上市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城市和农业企业的净资产金融存续余额占无担保金融存续余额的比例分别为25.89%、34.95%和45.69%。在新的资产管理法规及其配套规则的推动下,各银行的净资产转化逐步加快。随着净值产品销售的加快,投资者对净值产品的接受度也逐渐加深。在上市股份制银行中,兴业银行的整体无担保理财存续余额自2018年底以来有所下降,但其净值产品存续余额在公布数据的国有银行中占无担保理财存续余额的比例最大。中信银行在半年度报告中还指出,今年上半年,中信银行拓展了现金管理产品,打造了优秀的信托产品,强化了主动管理产品,打造了精细的被动产品,重点推出了李甜甜、中短期债券、何新系列等新的净值产品。净值产品的比例大幅上升。截至2019年上半年,非担保理财中的净值产品比例为45.70%,仅次于兴业银行,较2018年底增长近20%。
与上市国有银行相比,上市中小银行的净资产转化速度较快,但在转化的道路上存在一定的分歧。其中,财务管理规模排名第一的城市企业净资产转化过程较快,财务管理规模排名第二的城市企业净资产转化过程较慢。但总体而言,中小银行净值产品的存续余额占非资本担保财富管理存续余额的45.69%。转型过程明显快于上市国有银行,主要是因为中小银行理财规模较小,负担较轻。他们可以快速调整产品理念,销售符合新资本管理法规要求的净值产品。以杭州银行为例,该行净资产产品余额占非资本担保理财产品余额的63.65%,在所有公布数据的上市银行中排名第一。杭州银行早些时候开始财富管理产品的净值转换。从上半年数据来看,改造效果较好,也促使银行成为第一批获准建立理财子公司的城市商业银行。
图表3:2019年上半年部分上市银行净值变化
资料来源:溥仪标准编制的各银行2019年半年度报告
总体而言,根据上市银行上半年发布的数据,上市银行非担保财务管理余额与2018年底相比变化不大。转型时期,一些大银行正经历着非担保理财余额下降的痛苦,但更多的中小银行抓住了金融转型的机遇。就银行融资的净值转化而言,虽然国有上市银行的净值产品存续余额绝对很大,但中小银行的净值转化过程更快。随着财富管理子公司的陆续开业和运营,银行财富管理转型预计将加快,但目前转型将于2020年底完成,压力很大。
上市银行私人银行发展分析
一、私人银行业务正处于合适的时机
私人银行业务前景光明,银行布局适时。私人银行是银行最高端的金融管理服务,被誉为“银行业皇冠上的明珠”。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高净值群体的数量日益增多,高净值群体可以投资的资产规模也日益增加。与中国120多万亿元的财富管理总市场相比,现阶段不到11万亿元的私人银行业务空的未来发展仍然是巨大的。
根据招商银行和贝恩公司2019年联合发布的2019年中国私人财富报告(China Private Wealth Report),2018年中国高净值人士的数量达到198万,其中拥有超高净值的17万人,拥有5000万以上可投资资产的32万人。
图表4:2008-2019年中国高净值人口的规模和构成
资料来源:招商局。由溥仪标准编制的贝恩公司2019年中国私人财富报告
从财富规模来看,2018年中国高净值人群共持有可投资资产61万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12%。其中,超高净值集团拥有资产25万亿元,高净值集团拥有人均可投资资产3080万元。
图表5:2008-2019年中国高净值人群投资资产规模(万亿元)
资料来源:招商局。由溥仪标准编制的贝恩公司2019年中国私人财富报告
越来越多的高净值人士和越来越多的个人可投资资产为私人银行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中国私人银行市场显示出可观的增长潜力和巨大的市场价值。其中,商业银行零售客户基础雄厚,品牌形象可靠,渠道网点广泛,集团资源丰富,在高净值客户理财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以银行渠道为例,2019年中国私人财富报告(China Private Wealth Report)指出,在寻找投资机会、分析投资机会、形成配置决策的过程中,利用银行渠道的高净值人士比例超过50%。
图表6:2019年中国高净值人群投资决策过程中使用的渠道
资料来源:招商局。由溥仪标准编制的贝恩公司2019年中国私人财富报告
二、英国私人银行业务集团
民营银行规模和上市银行客户数量持续增长,招商银行以AUM为首。2019年上半年,根据发布私人银行规模数据的11家上市银行的数据,私人银行的规模和客户数量继续增加,上市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在私人银行的规模和客户数量上都处于第一梯队。
私人银行的规模
招商银行在民营银行的规模上遥遥领先,平安银行在民营银行的增长率上位居第一。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6月,11家上市银行的民营银行规模达到1090.25亿家,比2018年底增长9.73%。关于该系列第(1)条,2019年上半年,46家上市银行的无担保财务管理规模略有下降,两者之间形成明显对比。在资本管理和财务管理新法规的影响下,商业银行非担保财务管理转型背景下,上市银行私人银行业务兴起,成为资产管理业务的一大亮点。
图表7:2019年上半年主要上市银行私人银行规模
资料来源:溥仪标准编制的各银行2019年半年度报告
从绝对数字来看,招商银行在上市银行私人银行规模中稳占首位,私人银行规模为2160.987亿。数据显示,招商银行的私人银行已经从第二大工商银行收回了近6000亿英镑。虽然今年上半年招商银行私人银行的增长率低于公布数据的上市银行,但招商银行仍是所有上市银行中唯一一家进入2万亿私人银行门槛的银行。除招商银行外,工行(1.59万亿)、中国建设银行(1.50万亿)、中国银行(2018年为1.4万亿)和农业银行(1.30万亿)都有资产超过1万亿元的私人银行。这五家银行的私人银行总规模为7.94万亿,占公布数据的上市银行私人银行规模的72.84%,行业领先效应明显。除了这五家银行,其他上市银行的私人银行都在0.7万亿以下。管理规模从高到低依次为平安银行(0.61万亿)、中信银行(0.52万亿)、浦东发展银行(0.5万亿)、兴业银行(0.44万亿)、民生银行(0.38万亿)、光大银行(0.35万亿)、南京银行(0.12万亿)和青岛银行(0.033万亿)。
固定收益产品是主要产品,低风险资产是主要资本投资。上半年,各类银行新发行的金融产品仍以银行擅长的固定收益资产为主,占上市银行的75.18%,非上市银行的89.97%。就混合产品和股权产品而言,上市银行绝对占主导地位,投资和研究实力较强,尤其是股权产品,92.59%的上市银行处于领先地位。据详细数据显示,在189种股权产品中,广州农业商业银行有102种新产品,显示出领先区域银行在产品投资方面的积极探索。目前,虽然监管放开了财富管理子公司直接投资的股权市场,但从实际情况来看,银行在过渡时期仍基本稳定,资金主要投资于固定收益产品。然而,一些机构通过拟合指数和参与交易所交易基金(ETF)投资间接参与股市投资,甚至一些大银行和财富管理子公司也开始尝试参与科学创新委员会(scientific innovation board)投资股市。未来,随着大资产配置的概念逐渐普及,银行可以积极与公开发行基金和私募基金合作,增强其在股权投资、资产配置和投资咨询方面的实力。
图16:上半年上市银行非担保金融产品的产品类型(左)
图17:上半年上市银行非资本担保金融产品资本投资情况(右)
资料来源:溥仪标准
鉴于银行更擅长投资固定收益,低风险资产在银行资金中所占比例较大就不足为奇了。根据新财务管理条例的要求,固定收益财务管理占存款、债券等债权资产的比例不得低于80%。2019年上半年,债券、货币市场工具、现金和银行存款分别占上市银行发行的新理财产品的23.40%、23.22%和16.849%,占比63.46%。预计在《条例》正式颁布标准化债权资产确定规则后,标准化资产将成为银行资金的主要投资方向,理财产品收入的竞争将真正转化为各银行投资和研究实力的角力。
二.摘要
总体而言,从产品层面来看,上市银行的金融服务在所有银行金融服务中表现良好:从新增非担保金融产品数量来看,上市银行的产品占50%以上,其中国有产品是主要产品;从产品开放形式来看,封闭产品占绝对多数;从投资期限来看,上市银行理财产品的投资期限主要为3-6个月,有进一步延长的趋势。从客户的角度来看,零售客户占主导地位,私人银行客户的比例远远高于未上市银行。从非保本理财产品的个人投资起点来看,1万-5万元占主导地位,投资起点有进一步下沉的趋势。投资起点在10万元以上的,上市银行比例逐步增加;从产品类型来看,主要使用固定收益产品,但与未上市银行相比,它们积极探索股权产品投资。从资本投资的角度来看,上市银行主要投资于低风险资产。
考虑到上市银行在理财规模和非资本担保理财产品数量中所占比例较高,其产品类型、投资期限、投资起点、产品对象和资本投资对行业理财业务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导向和促进作用。各银行可以在金融管理业务的发展中进行有针对性的比较借鉴和标杆管理,特别是考虑到金融管理子公司将逐渐成为未来银行理财发行的主力军。通过观察和学习财务管理子公司的先进做法,对中小银行拓展财务管理业务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