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理工大学成立于1958年,是中国最早的四所轻工业院校之一。2007年3月,大连轻工业学院更名为大连理工大学。半个多世纪以来,学校逐步发展成为一所以工业为重点的高等院校,工业、科学、艺术、文化、管理和经济六大学科协调发展,以轻工业、纺织、食品和艺术专业人才培养为特色。
第四轮学科评估的结果为:光学工程类、控制科学与工程类、化学工程与技术类、纺织科学与工程类、轻工业技术与工程类B+、食品科学与工程类B+、设计类C+。
学校拥有3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个博士后研究站,14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个专业学位授权类别,包括工程硕士、文学硕士、农业硕士和风景园林硕士。辽宁省五个重点学科和三个一级学科被评为辽宁省高校一级特色学科。
学校有15个学院(系)、49个普通本科专业和2个国际合作教育专业。其中,学校已被批准为国家“本科教学工程”地方高校首批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之一,一个专业已通过教育部工程教育认证。教育部有7个“卓越计划”试点专业,4个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37个辽宁特色专业,辽宁优势专业,辽宁转型示范专业,辽宁重点支持专业,辽宁综合改革试点专业,辽宁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辽宁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专业,辽宁首批一流本科教育示范专业。学校有资格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目前,在校全日制本科生13000多名,研究生1800多名,每年招收500多名外国学生。
学校现有专职教师840余名,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杰出青年学者基金会获得者1名,教授、副教授400余名,博士生导师430余名。有27名专家享受国务院的特殊政府补贴。入选国家“百万人才工程”,授予教育部新世纪一名“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和两名优秀人才。
学校共有市级以上研究平台61个,包括国家海洋食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和地方海洋活性多糖开发应用技术联合工程实验室、国家和地方生物催化技术联合工程实验室、辽宁海洋食品深加工关键技术省部级共建协作创新中心。6个部级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中国轻工业的两个重点实验室。
学校坚持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并重。五年来,承担了国家重点研发项目、科技支撑项目、国家“86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国家海洋公益产业研究项目、国家艺术基金项目等162个国家级项目。发表了4,099篇研究论文,其中1,350篇被纳入3次主要搜索;已经申请了594项国家发明专利;他获得了48项国家、省(部)和市科学技术奖,包括2003年和2005年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008年何梁何利基金科学技术创新奖、2009年大连科学技术功勋奖、2010年和2015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和2018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这也是我校第四次以第一个完成单位获得第三个国家奖,并得到国务院、省市政府的表彰。
“十三五”以来,学校一直以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国家战略和辽宁“五大战略”的发展为指导。推动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引领辽宁省轻工业和纺织业校企联盟形成,率先在辽宁省建立技术转移示范组织,搭建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平台。推进校企深度融合,以服务辽西北及县域经济为重点,先后与铁岭、朝阳、海城等地的市县建立密切合作关系,与企业合作共建6个技术研究机构,广泛搭建各种科研平台。推进科技成果转化,转化数量和转化率处于省级高校前列。辽宁省首批科技成果转化试点单位将优先作为实施成果转化政策的试点地区。
学校主办的《大连理工大学学报》被列入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核心期刊概览》(China Core Journals),中国科协中国核心学术期刊(A-),辽宁一流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