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学者:美国的巨大压力不能阻止中国的高质量发展

8月13日,在北京举行了“分清是非,理性自信地应对美国的极端压力”研讨会。中国news.com记者李金磊照片

针对美国最近对中国施加极端压力的策略,参加光明日报光明智库13日举办的“明辨是非,理性自信应对美国极端压力”研讨会的专家学者表示

“中国一直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无论是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还是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我们一直承诺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而且我们已经这样做了。这有力地支持了国际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全球经济的复苏。”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室副主任张雪纯说。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学院高级研究员魏本华认为,中国以对世界经济负责的态度积极参与了危机管理和经济复苏,积极支持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增加其份额,并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在推动世界经济复苏的同时提振中国经济。这也是一个大国负责任的做法。

中国政策科学研究协会经济政策委员会副主任徐洪才认为,美方对酒精不感兴趣,其目的显然是为不断升级的经贸摩擦提供新的借口。

"把中美贸易不平衡的原因归咎于中国是错误的."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所研究员、经济学院教授王金斌表示,美国经常账户赤字是美国国内储蓄和投资失衡的必然结果,也是美元体系的固有问题。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发展研究所高级研究员韦森指出,根据四位前美联储主席发布的联合文件,美国的做法在美国高层内部也存在差异,并引起了担忧。他们担心这只会导致双重损失和多重损失。此外,美国的一些行动已经开始损害美国的利益。它的目的更多的是出于国内政治考虑,而不是为了美国的经济振兴。

与会专家学者表示,美国的行动伤害了人们和他们自己,破坏了全球治理规则,扰乱了全球金融市场秩序,并引发了全球金融市场的动荡。一些经济体受到了影响。石油等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下跌,全球避险需求迅速上升。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尹剑锋指出,自去年以来,每当美国威胁对中国征收关税,美国股市就经历了剧烈波动。如果9月份实施新一轮关税上调,中美经贸摩擦必将进一步加剧,美国股市可能会更加剧烈。

面对来自美国的巨大压力和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理性应对、风险控制、办好自己的事情”应该是未来的三个关键词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研究员周景通表示。

徐洪才认为,目前下一步是更加依靠改革,挖掘内需潜力,坚定不移地深化改革,全面扩大开放。

张雪纯说,中国的经济形势基本良好,不会改变。“中国有将近14亿人口的巨大市场。只要我们能够保持战略稳定,坚持有序开放,任何国家都不能放弃或拒绝这样一个市场。”

中国金融科学院对外金融研究中心主任李程伟表示,通过对全国各地企业的实地调查,发现经贸摩擦确实影响了一些传统产业,但许多企业积极响应,加快了结构升级的步伐。一些企业已经调整得相当好,并且很有信心。“从长远来看,将外部压力转化为内部力量有利于中国经济的未来发展。”

南开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兼社会科学部长梁琪表示,中国拥有完整的工业体系和世界上最大的工业总产值,以及巨大的市场规模。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将为中国的发展提供更持久的活力和潜力。“面对来自美国的巨大压力,我们完全有能力采取有效措施应对挑战,保持经济稳定健康发展。”

(原名《专家学者:美国的极端压力无法阻止中国的高质量发展步伐》)

大家都在看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