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党员干部下沉到第一线,因地制宜发展工业项目,创新金融扶贫措施
五指山:“多腿”对稳定扶贫发挥作用
■海南日报记者林小君特约记者刘钊
12月11日中午,气温逐渐升温。五指山市茅阳镇石顺田阳,农民王强英正忙着铺塑料膜准备种植黄瓜。“在省农业科学院科技人员的指导下,我们正在种植越来越多的品种。去年我种植黄瓜赚了3万元,今年我很有信心。”抬头看着田阳,王强英充满了希望。
消除贫困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必须打赢。近年来,五指山市建立了四级扶贫攻坚体系,将干部推向扶贫攻坚的前沿。会同省农业科学院等援助单位,创新援助措施;因地制宜发展工业项目,解决集体经济“搁置”空问题;橡胶收入保险的全面推广将保证当地农业支柱产业的发展,有效地推动穷人脱贫致富。
截至12月11日,五指山市262户居民中有810人脱贫,完成了全省101%的年度计划,贫困率下降到0.09%。
扶贫干部“留在”人民心中
“书记,我没喝酒。”最近,五指山市茅岛乡茅岛村的一名贫困村民黄洁彤,在忙着割胶之前,向正在靠近的居民村第一书记黄叶君打了招呼。
过去,茅岛的村民喜欢喝酒,有时会因为喝酒而引发冲突。黄叶君来到村里后,他鼓励村民少喝酒,实行奖惩。现在村里的饮酒气氛明显改善,村民们的生产积极性更高了。同时,黄叶君还牵头发展西番莲、红薯等产业,加强农村集体经济。
五指山仍有许多像黄叶君这样的扶贫干部。五指山市扶贫办公室的官员表示,该市已经建立了由城市、乡镇、行政村和村民小组组成的四级扶贫体系。分配30名市级领导干部覆盖7个乡镇,联系24个贫困村,分配124个省市单位协助59个行政村,配对1,480名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干部,协助6,207户贫困家庭实现贫困家庭全面覆盖。通过把干部推向消除贫困的前线,他们“留”在普通人的心中,为战胜贫困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
“空中发电厂”点亮扶贫之路
“这座“空中型发电站”不仅增加了我们的收入,也增强了我们摆脱贫困的信心。”12月5日,五指山市昌浩镇范统村村民陈红莲指出的方向上,一大片光伏板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尤其是在村委会办公楼旁边。
光伏项目投产后,预计年发电量将超过13.8万度,经济效益将达到11.7万元范统村一秘吕俊杰表示,该项目自今年6月投入运营以来,共创收7.3万元,是该村贫困家庭的重要收入来源。
五指山市山区“九山半水半田”的地形严重制约了贫困村的发展。对此,五指山市因地制宜,将发展光伏发电项目作为促进消除贫困的重要措施。目前,五指山市44个贫困村已实现光伏电站的全覆盖。截至今年12月5日,该市77个光伏电站项目中的74个已被接受并接入电网,其余3个将在12月底前接入电网。
值得一提的是,五指山严格实行光伏扶贫收入分配,增加贫困家庭稳定收入,解决“搁置”空集体经济的难题。
保险服务保障农民收入
五指山市是我国天然橡胶的重要产区。目前,全市橡胶种植面积为25.1万亩。橡胶工业是当地农业的重要支柱产业。
黄彦蓉家在茅岛村种了50亩橡胶,这是这个家庭的主要经济来源。2016年,随着橡胶价格下跌,收入难以维持生活开支,他的家庭被纳入贫困家庭。
"近年来胶水价格一直很低,让胶水农很痛苦."五指山市扶贫办公室主任高亮表示,2017年,五指山市将在茂道镇启动天然橡胶“保险+期货+精准扶贫”试点项目,以稳定市场风险造成的价格波动,保障橡胶农户的收入。
"即使橡胶价格很低,今年割下的40亩橡胶也有保险."黄彦蓉告诉海南日报,他家今年的橡胶开采收入为47,000元,预计将获得9,600元的补偿,这大大增加了家庭收入。
“该国第一个橡胶收入价格保险于2018年6月正式登陆五指山市。今年,该市的橡胶收入价格保险将全面覆盖。”五指山市副市长罗欣欣介绍说。
记者了解到,今年五指山市投资1168万元为全市橡胶农购买橡胶收入价格保险,橡胶农的预期收入得到有效保障。(五指山,12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