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安市舒城县实施党建带兵扶贫民生工程扶贫农村振兴

专题文章:近年来,六安市舒城县积极推进党的建设,领导扶贫民生工程,大力发展和加强村级集体经济,促进扶贫,帮助村庄振兴。

加强组织领导,团结发展。全县成立了以县委书记为首的领导小组,发展和加强村级集体经济工作。县委组织部牵头,农业、农村、财政等部门协调推进发展。县是专门为乡镇制定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专项规划的单位。制定《资金管理办法》、《绩效评估暂行办法》等配套文件,建立县乡领导联系和保障乡镇的机制,促进优势资源和主力军向村庄倾斜。发展和扩大村级集体经济工作将纳入基层党建述职、评议和评估的重要内容。

突出党的领导,建设坚强的战斗堡垒。严格入学,高标准选拔1864村“两委”干部,每个村配备一名40岁以上、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扶贫干部和1-2名后备干部;选拔最优秀的强村党组织书记,开展村干部队伍建设试点工作,把富有的专家培养成党员;农村党组织标准化建设扎实推进,薄弱村和松懈村相继整治,建成村级活动场所358个。全额拨付村级组织运行资金,动态调整村干部薪酬、医疗保险、人身意外伤害保险。

加大支持力度,提高“输血”质量。县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支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实施391个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项目,帮助277个村实现人均年收入5万元以上。融资8.7亿元建设194座光伏电站,总装机容量127.3兆瓦。全县80个贫困村实现了人均年收入7万元。为加强对村干部的准确培训,县为村党组织书记举办培训班,乡镇为所有村干部举办培训班。组织47名村党组织书记到黄山、宣城等地名村挂职,60名村党组织书记参观考察广州郊野公园,57名村党组织书记到山东、江苏、浙江等先进地区学习培训,60%以上的村干部通过“一村一名大学生”教育获得大学文凭。依靠456个远程教育站点,所有农村党员都接受了扶贫技能和致富技能的培训。

拓宽发展路径,增强“造血”功能。整合山林、池塘、老校舍、老村组等集体资产,通过承包租赁、挖掘自然、历史和人力资源等方式,盘活260个村庄的“休眠”资产,大力发展以“农家娱乐”为主的现代农业和乡村旅游、乡村旅游、农业休闲旅游和餐饮服务,带动全县村级集体经济收入600多万元。实施“村党支部+企业(协会、合作社)+农民”发展模式。120家企业和138个村将形成合作伙伴关系,累计增加290多万元。深化“建设产业链党组织,集聚产业链人才,丰富产业链群众”,依托15个产业示范基地,在蔬菜、中药、瓜果、旅游、劳务等领域设立12个产业党支部(党组)。1500多名农民党员服务于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将“个人战斗”转变为“群体发展”,带动4000多名贫困人口实现就业和增收;鼓励村级企业通过自主经营、发包经营和联合经营,建立专业市场、标准厂房、商业店面、仓储中心等物业项目,充分发挥优势。在不同地方购买商品房、现房等经营性固定资产,增加集体收入。

建设示范工程,充分发挥带动作用。重点选择不同类型、模式和规模的村庄,整合省级扶持资金、上级补助资金和县级专项资金,安排110个村庄作为扶持试点,实施190多个村级集体经济项目,逐步形成“一村一品”、“一村多品”的产业格局,促进小区域全面发展。充分发挥酵母专项扶持资金的作用,促进工业扶贫、乡村旅游发展。2019年民生工程村都是所在村镇的示范村。六个是贫穷的村庄,八个是美丽的农村。实施美丽农村、工业扶贫等40个项目,投资2239万元,效益285万元。

大家都在看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