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12月6日消息,四川新闻网(记者李丹)6日,四川新闻网记者从成都市市场监管局获悉,12月5日,成都高新区市场监管局在成都为一家再生资源回收公司开业,并在省内自由贸易试验区启动“许可证分离”改革全面覆盖试点后,在高新区发放了首个“许可证分离”营业执照。
记者从成都市市场监督局了解到,根据国务院的部署,从今年12月1日起,成都保税区将进行“许可证分离”改革的全覆盖试点,对所有涉及企业的营业执照事项实行全覆盖名单管理。企业不得违规进入名单以外的相关行业或领域,进一步优化经营环境,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促进经济优质发展。
建立列表管理系统
“这项试点改革的重点之一是建立一个涉及企业的商业许可事项清单管理系统。”据市市场监管局注册分支机构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成都保税区已将四川省中央设立的523个项目和地方设立的8个营业执照相关项目纳入名单管理。企业(包括个体工商户和农民专业合作社,下同)不得违反规定进入名单以外的相关行业或领域。企业在获得营业执照后,可以独立开展一般业务活动。
分类推进审批制度改革
“531 .涉及企业的营业执照事项按照四种方式进行分类和改革:直接取消审批、将审批改为备案、实现告知承诺和优化审批服务。我们称这四种方式为‘进入四扇门’。”负责人介绍说。
记者了解到,其中14项被直接取消,9项未被批准备案,61项被告知承诺,447项被优化为批准服务(具体项目清单见“成都市场监管”微信公众号或官方新浪微博)。
如果直接取消审批,企业可以凭营业执照开展业务。审批变更为备案的,应当包括“多证融合”事项。市场监管部门应当及时将备案信息推送给相关主管部门。确需到相关主管部门备案的,应当简化备案要素,加强信息共享,相关主管部门应当依法实施有效监管。通知承诺执行的,有关主管部门应当制定通知承诺办法,明确监管规则和违反承诺的后果,一次性通知企业,并提供通知承诺的示范文本。企业承诺具备营业执照条件的,可以在取得营业执照后开展业务。采取切实措施优化审批服务,提高审批效率,降低涉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金融安全、生态安全、公共卫生等重大公共利益的工作成本,对不具备取消审批条件或落实条件的告知承诺。
完善改革配套政策措施
据报道,改革完全依靠“互联网+”实现准确的“双通知”,优化工作流程,提高审批服务质量和效率,加强部门信息共享,最大限度减少企业重复上报信息和提交材料。
该负责人表示,市场监管部门将充分发挥市场监管职能作用,实行业务范围标准化登记,做好企业登记业务范围与营业执照申办的衔接工作,通过政府信息共享平台准确地将企业登记信息推送至相关主管部门,为加强活动期间和活动后的监管提供信息支持。
加强事件期间和之后的监督
门槛降低后,企业会更加方便快捷,但有些人不可避免地会担心政府监管能否跟上。后监管是否到位?该负责人解释说,在改革过程中,也提出了加强信用监管、推进信用体系建设的明确要求。一是加强企业相关信息的收集和共享。相关部门应当及时将企业登记、营业执照、备案、执法检查、行政处罚等信息收集到共享平台,并依法向社会公开。二是实行告知承诺制度,依法查处虚假承诺、违法经营等行为,并记入信用记录;三是加强对失信行为的联合处罚,加强事件发生前后的信用监管,向社会公布企业信用状况,对失信主体进行联合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