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利时神童在9岁时完成了大学学业。在起跑线上获胜的孩子们怎么样了?

原标题:比利时神童9岁毕业。在起跑线上获胜的孩子们怎么样了?

九岁的时候,大多数孩子都沉迷于看电视、玩游戏和被称为熊海子。洛朗·西蒙斯(Laurent Simons),比利时一名智商为145的9岁男孩,被称为“神童”,已经吸引了全球媒体的报道。

我不禁对这位神童的简历不服气:4岁开始上小学,6岁上中学,8岁完成中学。他于今年3月进入埃因霍温理工大学,仅仅9个月就获得了电子工程学位。他将于今年12月毕业,成为世界历史上最年轻的大学毕业生。

据媒体消息,他的吉尼斯世界纪录证书正在制作中,这是谢尔登2.0的真实版本!

劳伦的牙医父亲和白领母亲起初并没有发现这个孩子有任何特殊的天赋。然而,劳伦特的祖父母总是认为这个孩子很特别。他不喜欢和其他孩子一起玩,但是他的理解力和记忆力比同龄的孩子要好。因此,深思熟虑的训练开始了:接触难学的内容,一对一的教学...这种训练充分激发了劳伦特的学习能力。

那时,这个神童成了全世界关注的焦点。无论是学习经验、家庭教育模式还是未来的个人发展方向,都引起了公众的广泛关注和讨论。然而,也出现了一个问题:智力过早透支会成为“尚仲永”的真实版本吗?

你为什么不回中国看看这样一个高智商的天才最终过上什么样的生活呢?

目前,中国最年轻的大学毕业生是张炘炀,一个10岁就参加高考的神童,以505分被天津工程学院录取。三年后,她成为了北京理工大学的研究生。此后,她成功进入北航数学博士生,成为全国最小的博士生。然而,今天互联网上没有他的消息。

20世纪80年代,中国科技大学青年班还有三个最耀眼的神童:谢彦波、宁波和郑铮。其中,谢彦波是最聪明的。他11岁进入中国科技大学,15岁攻读硕士学位,18岁攻读博士学位。他曾被期望获得诺贝尔奖,但目前他只是中国科技大学的一名普通大学教师。宁波成了和尚,告别了红尘。他去普林斯顿大学学习政治,但没有从大学毕业。然而,他的精神问题使他远离公众视线。

从孩提时代起,这些神童就吸引了很多人的注意力,因为他们在某些方面比普通人更有能力。后来,父母和学校集中精力训练他们,给了他们很大的希望。

然而,他们整天沉浸在学术训练模式中,这使他们缺乏同龄儿童对世界应有的知识和联系,同时他们也承受着普通人无法承受的精神压力。

从长远来看,很难形成一个高情商和与智商相匹配的健全人格,过于努力的学习风格也会导致“伤害钟勇”式的结局。

曾几何时,才华横溢的女子蒋周放,7岁开始写作,9岁出书,11岁成为畅销书作家,是每个人羡慕的“别人的孩子”。但是现在,百度已经引进了江周放,接下来是“为什么江周放不被别人喜欢”、“江周放被婚姻市场选中”和“江蒋方舟郎筋疲力尽”...这些话已经在蒋周放身上印刷和测试过了,从每个人都称赞的神童到评价不佳的资历过高的作家。

但是现在,周放对“9是天才,15是有才华的女人,25是普通人”的评价感到宽慰。她最终不必坚持追求不同的孩子,最终摆脱了对“江郎才华”的恐惧。

回顾他曾经被称为神童的那些日子,30岁的蒋周放说早熟的苹果卖得很好,但这也意味着更多的审查,过于热切地透支一个人的生命不是一件好事。然而,如果你过早出名,你带来的负面影响往往会更致命。

在“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教育焦虑肆意蔓延的今天,这些神童的案例无疑会让无数家长嫉妒,从而将他们的教育模式照搬到自己的孩子身上。殊不知,儿童的教育启蒙和知识深化有其自身的渐进有序发展规律,不能操之过急,更别说鼓励他们成长了。

大家都在看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