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的平均海拔超过4200米,大气中的含氧量仅为海平面的60%。极端寒冷缺氧,气候恶劣,环境恶劣,经济发展滞后。在果洛,一年中的八个月是漫长的冬天。有人说,在这里工作是“以眼睛去天堂,以身体去地狱,以精神去故乡”。
正是在这个极其困难的地方,中国邮政储蓄银行青海果洛藏族自治州支行(以下简称“果洛支行”)的工作人员十年来一直坚守在服务“三农”和小微企业的一线,以他们的努力和奉献,走出了雪域高原上的普遍利益和金融一体化之路。
"缺氧并不意味着生活缺乏温暖,工作缺乏热情,斗争缺乏激情。"果洛支行墙上短短的三行文字不仅描绘了高原的艰辛,也展示了植根于高原的邮政储蓄人员的勤劳奉献精神。
“格洛格在藏语中的意思是‘战胜失败的胜利者’我坚信,没有任何困难可以阻止我们前进。党委书记、果洛支行行长刘欣的话,表达了果洛邮政储蓄的坚定信念。
坚持金融扶贫的第一线
让贫困地区和全国人民一起全面进入小康社会,是党的庄严承诺和人民的殷切期望。邮政储蓄银行作为一家大型国有银行,有义务帮助战胜贫困。
刘欣表示,2016年,果洛支行在几个月内完成了玛沁县14个扶贫村和22个非扶贫村所有贫困家庭的测绘和信贷评级,共有1956户登记家庭。
乍一看,这个数字不是很大,但是在果洛,相距20到30公里的两个家庭被认为是邻居。每个村庄的牧民仍然过着传统的游牧生活,靠水和草为生。山上草茂盛的地方,牧民无论走到哪里都会驱赶牛羊。帐篷、炉子和简单的床上用品是牧民的临时住所。
村与村之间的路被河堵住了,果洛支行的工作人员步行进了村。当牧民们来到山里放牧时,他们会把消息带给附近的牧民,并预约再次去。困的时候,我在车里小睡一会儿。当路上没有地方吃饭时,我用矿泉水带馒头和方便面。在黑暗中回到支行后,每个人都迅速整理了当天收集的数据。这是果洛支行扶贫的日常工作,他们早就习惯了。
2018年4月,果洛支行员工扎西脑吾前往年闸村开展“村一秘”工作。Gasangjiancuo是娘咱村的一个贫困家庭。作为一个四口之家的唯一劳动力,它不能外出工作,因为它必须照顾年迈和生病的父母,从而导致艰难的生活。了解情况后,塔什脑吾向他推荐邮政储蓄银行小额贷款帮助穷人,并给他贷款5万元。获得贷款的加桑·建措(Gasang Jiancuo)购买了50只白色藏羊,他的生活充满了希望。看着今天改变了的生活,加桑感激地说:“现在我不仅能吃饱,还能有钱看我的家人和哥哥上学。”当塔什让我离开时,加桑的父亲拉着他的手,用半生不熟的中文说,“对邮政储蓄银行有好处!”。
“看着他脸上的笑容,我们也发自内心的高兴。我也意识到,我们所做的一切努力都可能改变一个贫穷家庭的命运,这让我们在工作中更加自信和有动力。”扎西让我说。
据了解,果洛支行充分发挥了“村一秘”的作用,根据“村一秘”掌握的贫困家庭详细信息,设计了“一户一策”信贷方案,作为贷前调查的重要依据,大大提高了扶贫的准确性和贷款发放的效率。截至2018年底,果洛支行已向137户贫困家庭发放扶贫贷款305万元。
工业扶贫有助于农村振兴
工业扶贫是促进贫困地区发展、增加贫困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这是扶贫开发的战略重点和主要任务,也是促进农村振兴的重要举措。
果洛支行发挥“强人才、大家族”的示范带动作用。2017年,果洛于雪宝有限公司需要融资支持来扩大再生产。信贷账户经理安海军积极与企业沟通,完成与果洛农牧局的对接和贷前调查。最后,果洛分行发放了600万元农业贴息贷款,帮助企业扩大再生产。当时,该企业生产了200吨乳制品,产值5000万元。产品销往青海、甘肃、上海和美国。现在企业不仅扩大了经营规模,还开发了牛轧糖、奶酪粉等乳制品,拓展了新疆、内蒙古、澳大利亚等国内外市场。“我们将积极履行企业社会责任,为当地人民和下岗工人创造寻找新工作的机会。”果洛雪宝有限公司负责人集美健赞说。
为了让更多的企业家留在高原,让他们的梦想扎根高原,果洛支行与果洛国家扶贫开发局、团州青年创业大学毕业生委员会签订了扶贫贷款协议,为泉州返乡青年企业家提供无息贷款,并通过向省扶贫局注入担保资金,为返乡大学毕业生创业提供资金支持。仁庆大吉是归国大学的毕业生之一。果洛支行向他发放了25万元贷款,支持他建立汽车修理厂。仁庆大吉汽车维修厂凭借其卓越的维修技能,几乎承包了果洛半挂车的维修保养,年收入超过100万元。现在汽车修理厂不断发展壮大,其生产规模和技术在当地工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多亏了邮政储蓄银行的支持,我增强了回到家乡创业的信心。邮政储蓄银行坚守高原,这让我们钦佩它,也给我们带来温暖。”西藏男孩仁庆大齐讲述了自己的职业生涯,并对安海军和邮政储蓄银行表示感谢。
面对高原山区贫困人口的贫困与困苦,截至目前,果洛支行通过“企业+扶贫合作社+贫困户”扶贫模式,共投入扶贫贷款7450万元,带动20家扶贫合作社和近5000名当地牧民实现就业或增收。通过"银行-政府"合作,解决了小微企业抵押担保不足造成的贷款困难问题,同时小微企业扩大再生产导致贫困家庭就业。
移动服务开启金融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在果洛牧区,几千年来形成的大分散、小集中的居住模式给果洛支行的金融服务带来了巨大的挑战。让金融服务进入每个农民和牧民的生活并不容易。
“为了搞好金融服务,我们经常和牧民一起跑。多年来,我们的支行已经磨损了37套汽车轮胎,我们不知道有多少双鞋子已经磨损。”果洛支行信贷经理花冢在谈到高原金融服务工作时感慨万千。
为了开辟金融服务的“最后一公里”,果洛支行在网络服务的基础上购买了专用车辆,通过车辆改造、安装办公桌和自动取款机设备、开通业务系统等措施,通过移动金融服务车辆为偏远地区的农牧民提供便捷的金融服务。
刘欣表示,移动服务车定期下乡办理业务,服务“三农”,为当地农牧民提供普惠金融服务,形成以“人工网点+自助设备+农民提现点+移动服务”为主体的立体金融服务新格局,努力开拓果洛高原金融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虽然这里很困难,但在这里呆了很长时间后,我有一种感觉,我不能放弃西藏牧民。再过两年我就要退休了。我会坚持退休的日子,好好为高原上的藏族同胞服务,让他们早日过上更好的生活。”公司果洛分公司业务部经理郑夏海讲述了他对这份工作的热爱。
截至2018年底,果洛支行移动金融服务车已在果洛行驶1万多公里,覆盖人口3万多人,交易总量5.3万多笔,交易总额318万元。
真诚的努力和努力赢得了他们的赞扬。从牧民的“悬挂”声,到牧民竖起大拇指和脸上的笑容,再到他们离开时眼神的缠绵,于雪果洛的邮购店都知道这是当地人对他们工作的肯定。同时,果洛支行被中国银行业协会授予“2018年中国银行业最佳社会责任特别贡献奖”,刘欣被授予“2018年中国银行业最佳社会责任管理奖”。
面对荣誉,刘欣说:“这是对我们的肯定和鼓励。我们将一如既往,积极履行社会责任,让邮政储蓄银行普惠金融的旗帜在戈洛高原高高飘扬。”
邮政储蓄银行果洛支行开展扶贫贷款入户宣传
金融移动服务车渗透到物理网点难以延伸的偏远村庄,为藏族农牧民提供便捷的金融服务。
(责任编辑:李伟)